、溃疡性肠炎、副伤寒病时,肛门周围多被粪便沾污,用手翻开肛门,可见泄殖腔充血或有出血点。
10.看粪便 健康鸽粪便灰黄、褐黄或灰黑色,呈条状,末端有白色物附着。消化不良或患卡他性肠炎,鸽子排出稀烂的软粪。发热、便秘或 缺水,会排出粒状粪。患肠寄生虫病时,排出肉状粪。粪便带有白色和红色粘液,则是出血性肠炎或球虫病。粪便黑色可能是胃或小肠前段出血。
常见信鸽水便的防治
每隔一段时间或者比赛后,部分鸽子就会出现精神不振,拉水便的情况.鸽主赶快投药,结果越投越严重,直到脱水,继而发生神经症状(歪脖子),最后死亡.结合笔者的防治经验,现探讨如下:
1.毛滴虫病的定期发作,投用多种药后无效果的,不妨在饮水中连续服用5--7天的甲硝唑会有奇效.
2.由于超量的运动或应急,导致信鸽胃肠功能混乱,投药越多越勤,水便越来越多.针对此种情况,尽快停用药物,投服电解多维素,非常有效.据国外专家报道:大量使用抗生素,会加剧拉稀,药物的作用适得其反.此外,在成鸽喂养雏鸽期间,也有类似问题,需区别对待,切勿盲目用药.
3.细菌或病毒性疾病感染,如沙门氏菌病或新城疫病毒病等.最简单有效的区分方法在于:细菌性病使用抗生素后,就可以减轻症状.病毒性疾病使用抗生素后,无效,用抗病毒性药物(病毒唑,中药制剂等)有效.当然,病毒性疾病发作时,紧急接种疫苗,也是必要措施.但病症严重的,接种后会产生两种后果:病状较轻者,免于死亡.病状重的,加速死亡.
故保守疗法为:尽量使用中药,双管齐下,比较稳妥.近几年来,有人报道:腺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较多,但在临床检测中未经证实,有待研究.
区别不同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治疗信鸽水便,不是特别烦恼的事情.
鸽的寄生虫病
随着我国养鸽的蓬勃发展,饲养规模从原来的几十对分散饲养,发展到现在的数万对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型养鸽企业,大型赛鸽棚,种鸽场,由于饲养密度的提高,应激因素的增多为疫病传播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近年来,一些以往危害较轻的疫病,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鸽病已成为养鸽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鸽病的正确速治是有效防治鸽病,控制疫病流行,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环节,也是全国三十多万养鸽爱好者面临的主要任务。当今能对鸽直接造成巨大危害的是各种病毒性的传染病,如鸽新城疫,鸽痘。其次是细菌性传染病,如禽沙门氏菌病;禽白痢、禽伤寒、禽副伤寒、禽霍乱。上述各病症的感染一旦形成常呈急性型,发病急死亡快,即使呈慢性也要使赛鸽体质大幅度下降,失去比赛的最佳机会。再其次乃就是本文所论述的各种寄生虫同样能使鸽造成体质下降,经济受到严重损失,例如原虫病,球虫与毛滴虫、六鞭原虫病、吸虫病、绦虫病、线虫病、外寄生虫病等等。
一、原虫病
1.是由原生动物寄生于家禽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是一种单细胞的动物,能由一个细胞进行和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功能。原生动物寄生于动物的腔道、体液、组织和细胞内,可致病或不致病。有些原虫如球虫、毛滴虫、六鞭原虫病,对禽类可造成严重的危害,并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美国在19511960年因禽球虫病损失4700万美元,英国每年用于防治球虫的药费约280万英磅,美国已超过9000万美元,全世界将超过3亿美元。从世界范围来看球虫病每年能造成36000万至1.2亿美元的损失,尽管现代在防治、营养、管理和遗传学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球虫病仍是最普遍的禽病之一。我国虽无精确的统计,但是随着与国际养鸽业的接轨,越来越多的养鸽者深深懂得球虫与毛滴虫对鸽造成的危害性,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深入理解"赛鸽要创绩科技必先行",每年有序地用各种方法驱灭鸽体内的寄生虫,以使养育的鸽获取体强膘肥的最佳体质。
2.原虫的致病力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原虫破坏鸽细胞和组织,在鸽体内迅速繁殖,消耗机体的大量营养,同时排出毒性物质。(2)使鸽的营养和代谢失调,如球虫寄生于鸽的小肠,上皮细胞大量破坏,引起小肠的消化和吸收不良。(3)引起鸽的抗损伤反应、对原虫的炎性反应,如细胞浸润,细胞增生与组织修复等,可形成肉芽肿、结节、疲痕及息肉等。
3.防治
原虫病的防治在国内外主要依赖于使用化学药物。由于对原虫生理生化的大量研究,在抗原虫的新药研制方面有较大的进展,使用的药物有化学合成的和抗生素两大类,在防治球虫方面从1936年首次出现专用抗球虫药以来,已报道的抗球虫药达40余种,而国内广泛使用的国内外抗球虫药品,估计也有10余种,但是原虫对药物易产生耐药性,故需合理轮换或交替使用抗原虫药,同时尚需加强营养等辅助疗法。另外采用免疫接种也具有良好的效果。曾有资料报道,国外养鸽者曾有
<<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