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的?应如何防治?
包括鸽在内的家禽链球菌病,又叫睡眠病,是分布最广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以昏上、持续下痢及皮下、全身浆膜水肿、出血为特征。粪链球菌、兽疫链球菌均有致病力,但最多见的是兽疫链球菌引起的,常呈散发。鸽舍空气污染不洁,尘土飞扬,常常是引发本病的原因,一般通过呼吸道接触传染,一度流行后可存有带菌者,往往由它传染给鸽群。
(1) 临床症状
① 最急性病例仅见几分钟的抽搐,无明显的具体表现。
②急性病例病程稍长,约在12-24小时,表现乏力,贫血,食欲不振,还出现高热(指兽疫链球菌感染时多有体温升高)和黄绿色下痢,并见有麻痹现象,头部组织及羽毛可有血染,有持续性菌血症。
③慢性病例表现食欲减少,以后完全不吃,羽毛蓬松,头下垂,闭眼,昏迷,呼吸困难,持续性下痢,少数发生结膜炎。很快消瘦,病愈则长期带菌。如不治疗,终归死亡。局部感染可发生足底皮肤和组织坏死,羽翅坏死。
(2)剖检病变:皮下组织、肌肉及全身浆膜水肿、出血。心包腔、腹腔有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肺、肾充血、出血;心外膜出血;肝、脾肿大、充血;脂肪变性、肝周炎并有化脓性坏死灶。慢性病例高度消瘦,其主要病变为肠炎,下颌骨间形成脓肿,这些病变在急性病例中有时也可出现。
(3)防治措施:主要应加强平时的综合性兽医防疫措施,经常清除鸽舍的污秽不洁物,定期进行消毒。康复的病鸽不能作种用,亦不能和健康鸽群合群饲养。链球菌病应及早用药,疗效良好,随着病程的发展,则疗效下降。有些链球菌还产生耐药性。治疗可选用以下药物,均有很好的疗效。
① 青霉素注射,每天2次,每次每只5万单位,连注3-4天;或同链霉素每只注射5万单位合用,疗效更显。
②一服灵(949)治疗剂,每瓶加水50千克,饮服3-4天;也可注射,每千克体重注射0.1-0.2毫升,每日1次,连用1-2天,疗效显著。
③ 奥福欣(氧氟沙星制剂),每10毫升加水8千克,任其自饮3-5天。
④ 还可用强力抗、菌克星等治疗剂,疗效也非常显著。 但对慢性病例,考虑淘汰为宜,留存利少弊多。
鸽副伤寒是怎样的?应如何防治?
本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也称鸽沙门氏菌病。病鸽的特征性症状为关节炎、下痢及运动神经障碍。主要通过蛋及消化道传染,因此能导致胚胎死亡和乳鸽发病。急性败血型主要见于幼鸽,是对养鸽业的一大威胁;慢性型发生于成年鸽。
鸽场出现本病流行时,其感染率为10%-25%,多数发生在成熟前的鸽。病鸽虽经治愈,但时间较长,会成为永久带菌者,从粪便中持续排出病原菌危害鸽群。本病常与鸽Ⅰ型副粘病毒病、毛滴虫病、败血霉形体病合并发生,以致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
(1) 临床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变所在的位置,可把本病分成四种类型。
即肠型:沙门氏菌侵入肠道,穿透肠壁内繁殖而引起严重的肠炎;关节型:当机体出现菌血症后,其中部分病原可以侵害骨骼系统的各关节,通常肘关节和踝关节受害最严重;内脏型:机体导致菌血症时,肝、肾、脾、心、胰、睾丸和卵巢等均受其害;神经型:本型患鸽只有少数病例。
简要地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① 急性败血型病例主要见于幼鸽,常在孵出后数天内发生,往往未发现明显症状就死亡。一般病鸽表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消失,口渴,呼吸加快。呆立,低头闭眼,流眼泪,眼睑浮肿,鼻瘤失去光泽,翅下垂,怕冷。拉稀,尾部常被粪便污染,粪便类绿色并带恶臭,周围有泡沫状的黏液和水。
② 慢性型多发生于成年鸽,表现下痢带血,消瘦,常有关节肿胀,翅膀和腿麻痹一翅下垂不能飞翔;关节炎多发生于肘关节和胫跖关节,且多呈单侧性,病鸽活动时表现单脚站立,独脚跳跃或短步急行,有的雄鸽还有单侧性睾丸炎,炎症一侧肿大一至数倍,或见点状坏死灶。有些病鸽还见运动失调,步态蹒跚,打滚,歪头,头颈扭转等神经症状。
(2) 剖检病变:急性病例往往无明显的病是变化。一般可见肝、脾、肾肿大、出血,并有针尖状灰白色坏死点或出血条纹,病程较长的,则出现肠黏膜坏死或充血、出血性炎症,心包发炎。关节炎,最常发生于翼关节,而且皮下软组织肿胀明显;关节液增多,黏稠淡黄色,或带微浊。眼睑肿胀,结膜发炎。在舌根、口腔与上腭都有黄绿色纤维蛋白沉积。成年鸽急性感染时表现为肝、脾和肾的充血与肿胀,以及出血性或坏死性肠炎、心包炎与腹膜炎。产鸽的病变可见输卵管有坏死性和增生性病变,以及卵巢有化脓性和坏死性病变,晚期病例还常见到鸽体消瘦脱水,
<<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