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含大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其收获、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极容易被各种微生物感染。在适宜条件下,如温度24—32℃,相对湿度在70%以上,空气不流通,水分超过14%,饲料中霉菌便开始迅速生长繁殖,其结果是饲料发热、变色、发霉、发生变化,重量减轻,以致毒素生成。由于饲料中的谷物已经粉碎,失去了谷粒表皮阻止霉菌入侵的作用,且表面积增大,霉菌极易繁殖,饲料中生长的霉菌为感染整粒谷物的5倍。饲料霉变后,其营养成分被破坏,营养物质平均要损失15%左右,且适口性差,转化率降低,容易罹患各种疾病或生长发育不良,当霉变饲料中含有真菌毒素时,还会引起鸽子中毒,甚至死亡。
霉菌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影响
据美国德克萨斯州农业大学的Foseph R.Veltmanm研究结果表明,霉菌及其毒素会改变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和降低饲料中谷物的蛋白质含量,霉菌是一种寄生物。霉菌的水解酶能破坏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减少谷物的总能,使得饲料失去必要的养分。
实验表明,玉米和高梁贮藏到63天,而水分从13%增加到15%时,霉菌就会生长并影响玉米和高梁的养分,使得玉米中所含维生素E和胡罗卜素含量分别降低6.8%和25.8%。
在贮藏过程中,霉菌是导致谷物中脂肪腐败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脂肪的腐蚀比蛋白质和糖类更为迅速。玉米因生长不同的霉菌,估计其代谢能的损失为5%—25%。由于蛋白质水解反应过程非常缓慢,霉菌生长可使饲料中所有氨基酸含量减少,而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减少比其他氨基酸更加激烈,这样就使得饲料蛋白质价值下降。
霉菌生长需要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B12,硫胺酸、核黄素、尼克酸、吡多醇和生物素等都是霉菌必须的。
因此,霉菌广泛生长可使得饲料中的维生素的含量大大减少。霉菌毒素是从霉菌中产生的毒性代谢物。对鸽子影响较大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和赭曲霉毒素。在将黄曲霉毒素加到日粮进行饲喂的实验中,幼鸽生长缓慢,成鸽产蛋减少,蛋小和蛋壳质量差,食欲不振、水肿等症状,甚至出现部分死亡。
这些都是由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存在,使得饲料中的蛋白质降低,导致蛋白营养缺乏。缺乏维生素是毒素的毒效应所致。
霉菌的种类及其对饲料品质的影响
饲料中的霉菌的种类呈现多样性,而且带菌量也很高。
Opacka B.曾报道,对23种工业混合饲料做微生物检测,发现受检饲料中均含有黄曲霉样的霉菌,而且还含有留曲霉、米曲霉。
Sherwood R.也报道,在贮藏饲料中常分离出黄色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Cardeihal对997个研磨或未研磨的饲料样品进行检测,其中749个样品带菌量较高,霉菌毒素的发生率也高达5.7%。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有黄曲霉、青霉、根霉、赤霉病原菌、毛霉等。
饲料受不同霉菌污染后,无论是外观还是品质都会发生变化。如受黄曲霉污染的饲料最初呈现乳白色,继而出现黄绿色、灰绿色、灰黑色等粉毛状物。受青霉污染的饲料呈茸毛状、初为白色,后为青绿、灰绿、橙棕、红褐色。青霉对饲料中的有机物破坏性很强。根霉存在于水分大的饲料中,饲料呈絮状,初为白色,后为黑色,它具有分解果胶和糖化淀粉的能力,赛鸽食用后轻者慢性中毒,重者死亡。
麦类赤霉病原菌即镰刀菌属感染麦粒,初呈红色病斑,赛鸽食用后常常呕吐。毛霉在水分较大的饲料中较易生长,它在谷物中为絮状物、初为纯白,灰色,后为灰褐,黄褐,该毒素有分解蛋白、脂肪、糖类的能力。
感染毛霉的饲料有霉味或酒味,赛鸽食用后会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生长缓慢。
我国饲料中常污染的霉菌有黄曲霉、杂色霉菌、变异曲霉、米根霉、青霉等,其中以黄曲霉和杂色曲霉最为常见。如以玉米、花生、棉籽为主要原料的混合饲料产品,黄曲霉毒素极易出现。而以玉米、麦类为主要原料的饲料中,镰刀菌毒素极易被检出。
饲料中霉菌毒素对赛鸽的影响
霉变的饲料除了营养素被破坏外,其外观及质量都发生很大的变化,适口性降低、鸽子不愿采食。但在饥饿状态下或育雏期间也不得不食之,然后喂于幼雏,不论对成鸽还是幼鸽都会造成巨大的毒害作用。
在以上几种毒素中,黄曲霉毒素感染饲料的几率最高,也较为普遍。黄曲霉毒素实际上是一组化学结构相似的毒素,主要有B1,B2,G1和G2。通常发现的最多的是黄曲霉毒素B1,其毒性也最强,它对各种动物都是一种强烈的肝毒性毒素。表1显示了黄曲霉毒素、棕曲霉毒素及单端孢霉烷类物质的真菌毒素(也称T-2及相关毒素,主要是镰孢霉属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