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佩,他希望国内多举办一些有特色、有影响的品牌赛事。他也愿提供自已的力量,为国人向外展示自已牵线搭桥。相信有这么多心系国内的海外鸽友关心,我们的信鸽发展会更红火。
冠军写手祝匡武VS米星
鸽界常有一种成见,能写的大多不能赛,能赛的大多写不出来。能写又有很突出赛绩的更是凤毛麟角。来自广东的祝匡武和来自北京的米星两位先生是国内圈中的老牌写手,二十年前国人多趋之若鹜超远程的时侯,两位就用自已的资讯优势和文字功力向大家传递欧美及台湾的赛鸽信息和血系演进,并形成自已的写作风格。被好事者封为“南祝北米”两张“铁嘴”之说。然而二十年过去,两位先生在赛场上虽有所斩获,但还不到那种“金榜题名天下知”的意气风发之境,不免引为遗憾。今年的赛事似乎又特别眷顾他们二十年的努力,就在赴沪参会的前几个星期,祝匡武一举夺得有“岭南巴塞罗那”之称的广州市一千公里冠军;米星拿下国内老牌公棚,爱亚卡普决赛冠军。他们用自已的赛绩向世人证明∶一流的撰稿人更应是赛鸽的高手,这才能以理服人,以赛绩服人。当责编老陆在撰稿人会上要两位谈一谈冠军体会,两位却一改往日铁口直言的风格,“腼腆” 的说是“撞大运”。看来,其中酸甜苦辣,只有自已知道了。
同行并不是冤家
怎样依靠杂志自身的运营来维持杂志自身的正常运转,这恐怕是我们国家所有的信鸽杂志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走市场的道路不可避免的就会发生市场竞争。在这个各种信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华信鸽》如何稳健发展,品牌扩张?是以老大自居,还是创新办刊思路,决胜千里之外。为此杂志特别邀请了国内已具规模,且代表地方特色的信鸽杂志代表参加。北京《赛鸽天地》代表说得最好“《中华信鸽》是中国信鸽界的《人民日报》” 一句话概括了《中华信鸽》的权威性。何尝不是呢?很多撰稿人和杂志编辑都是读《中华信鸽》成长并写稿办刊的。如今有些杂志已在信鸽期刊市场已初具规模。其实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中国的信鸽事业向前推进。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信鸽杂志要办出自已的特色。《中华信鸽》要打中华牌,突出全局;地方杂志要打地方牌,突出地方特色。这样正好是相得益彰,互相补充。与会人员结合各地情况,对如何提高出刊发行速度,如何联手杜绝一稿多投提出了很多良好的建议。
本次座谈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中华信鸽》与撰稿人的关系。《中华信鸽》本着以诚交友,虚心接受批评的态度,请大家为发展出主意、想办法。与会撰稿人和地方媒体代表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指出了不足,意正辞严,但发自肺腑。大家一致表示,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并表示在以后的日子里,将不遗余力的为《中华信鸽》的发展做出自已的贡献。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