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老杨出具血统表也和詹森家族一样仅有父母鸽的表述而已。事实上被媒体爆炒得火热的詹森育种心法都能在“麻雀”图谱中找到同工同曲之处。难能可贵的是,詹森原理仅是其中一位大师借以扬名立万的“杀手锏”,仅此一招,富泽一生。而“麻雀育种”却是招招相连,环环相扣。正如拳击场上有人具有一招最拿手的进攻拳式立威,而有人却凭一套连贯的组合拳攻防结合,你说谁会给人留下最强的刺激和印象呢?
其实“不仅西翁鸽是一门学问,中国鸽也是一门学问”,它应是鸽界一个颇具深意的话题。然而,许多年来,这个问题被大家忽略了,或者说有意遗忘了。你回避了这个问题,明天的中国赛鸽怎么样,恐怕在我们这片如火如荼的鸽圈中涌现的只会是一大批“买鸽家” 和“卖鸽家”而很少会有“赛鸽家”和”育种家”了。当代赛鸽育翔还是应该在现代规范的作育观念下把传统的育赛观念和鸽系发展与新兴的鸽系实战需要结合在一起。中国历来有“和而不同”的儒家学说,这种思维和行为方式在赛鸽育翔一方面是倡导各种技法的出新,丰富前期单一赛鸽背景的作育技法;一方面又以科学的精神融合贯通。这就是目前的鸽界的状况,所以对赛鸽育种的方式方法更应该少争议多实践。
小明说“用老杨的鸽子不如用老杨的养鸽精神和养鸽技术!”如果一个养鸽人在个人修养上真的具备了这些素质,养什么特定品种的鸽子倒无关紧要了。想老杨用几只鸽子和几十年向内使力的养鸽功夫,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百年西翁陶冶了多少时代鸽人,更催生和开创了多少时代名鸽和育种技法。而现今众多火爆的鸽系皆脱胎于此,这可不是血脉传承上的脱胎,而是育种技术上的脱胎。所以圈中普遍人认为的“养西翁的人看自已的鸽还行,看别的鸽不行”的说法真是大错特错了,正因为他们太懂自已的,太明白别人的,所以才专情自已的。养西翁鸽、用西翁鸽、赛西翁鸽不是“技”的掌握程度有多高深,不是教人们去追逐和实验一个又一个的思种程式和配对技巧,而是应从思维方式入手,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养少数人的鸽子,为什么大多数赛鸽人一辈子落于平庸,是因为其特有的价值观,特有的思维模式。所以,“杨登元西翁系”应是一本改变大多普通赛鸽人思维模式的书,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血脉延续。当别的鸽系研究以教人选鸽、配对、竞翔的一招一式,告诉你如何去把握赛鸽,谁会去想,这仅仅是一种技能。其实赛鸽成功并不在于你在这一领域知道得比别人多,获得利益的多少,成功就是看谁在正常的状况下少犯错误,灵活掌握,贪图一些具体的赛鸽技巧是很难让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赛鸽圈有更大提高的。
我一直相信鸽子养成了精,和鸽主会有那种真正的“人鸽合一”境界。主人的个性、心情、喜好、爱憎、疾病甚至于一瞬间的灵感都会在自已最为钟情的鸽子身上体现出来。记得老杨甫刚染疾之时,“老麻雀”的作育也跟着他的病情发展一下子就没了消息。虽然老杨当时并不知道自已的病情,但他却感觉到“老麻雀”在本棚巢态和习性上的改变——焉焉的,全无往日的生机和灵气,这是老杨对一屋子人说的∶自已来养,作育肯定不会有问题的。也就在当时,“老麻雀”的作出也确实没了消息。谁都明白,这种鸽子一旦易棚换地,别说生育,恐怕继续存活都会成问题。越是经典的鸽子越是这样!很多在本棚作育正常可惜就是转让没几天一命呜呼的大有鸽在,“老麻雀”的命运呢?
“老麻雀”在老杨棚,鬼魅尤在,“妖气十足”,活力尚存;而在刚刚转让至王小明棚中,“你看瞳孔中的白朦就知道没精了”“黑斑羽毛中散出的蓝光真悚人”。这是几位亲密鸽友对它的评价。包括我和王小明在内,所有的鸽友都认定他不能作育了!“老麻雀”和他的原配母86-014065也就在王小明种鸽棚最下一层最边一格的巢厢中安下家来,在丧主和易主的悲情中诉说着他们往日辉煌。终于在一个寒冷的冬日,王小明推开鸽棚门,86-014065已静静地在巢厢死去,王小明轻轻地捧起它,一枚鸽蛋跃入眼帘,呵!它用生命完成了最后的光荣。当这枚鸽蛋转给保姆代孵数日,王小明看到蛋中的血丝由明显而逐渐化去而至弃孵。一个问题在脑海中回旋,难道“老麻雀”的不育是因为配母衰弱的原因?
写到这里笔者也不想再作下出了,因为再写下去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个狗尾续貂的卖鸽广告了。我想告诉各位看官的是在老麻雀配母死去后,王小明把“老麻雀”放入雌隔离棚,任由其选择配母,一年间老麻雀先是自配一羽含西翁血统的吴淞雌,下了几巢蛋,仅作出一只小鸽;另一次自已配上一羽当时买回的一羽登元绛雌作出二羽小鸽就从此再不能作出了。而在这其间,我曾专门赴石家庄把赏此羽,与我印象中的“老麻雀”比较,非常奇怪的是以前一版全黄的眼志隐隐演化而成略带有黑色荡角的黄眼,另一个非常惊奇的是瞳孔里的白朦全部褪尽,漆黑如常,令很多当时看过的鸽友啧啧称奇。我也应是其中一个吧,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