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飞鸽子的同时,也释放心底的狂野。
邯郸工作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段经历,只是一段经历。后来因父母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他这只远翔的鸽子终于归巢。
青年鸽狂
从少年到青年,邓文敏说,他得益于鸽子给他的人生启示。他亲眼见过战胜千难万险拼死回家的鸽子,在归巢的那一刻累死的情景,他敬佩鸽子的这种精神。他说他与鸽子之间已不仅仅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天津也是重灾区,天一亮,看看家人都搬出了房子,不会再有危险了,他便骑上自行车直奔宝坻骆老师家,他不放心骆老师,不放心他的那些鸽子。
当他大汗淋漓地站在骆老师面前的时候,骆老师落泪了,见骆老师没事,邓文敏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接着他问:“那些鸽子呢?”骆老师说还在屋里。“我去把它们搬出来。”“不行,太危险了。”
然后,骆老师说:“房子已经震坏了,而且还有余震,不能进屋,你歇一会儿,我去到邻居家借些面来给你做面条吃。”
骆老师一转身,邓文敏就进了屋,他不能眼看着那些鸽子被困在屋里经受危险的考验。他从屋里一笼笼地把几十只鸽子全都搬出了危房。等骆老师回来见鸽笼都搬到了院子里时又是一阵惊喜,但他也很后怕,他说:“这余震不断,万一你被砸在里边,我怎么向你的父母交代呀!”接着骆老师看着邓文敏说:“看来你才配养这些鸽子啊,它们是你救出来的,你把它们都带走吧!”邓文敏知道这些鸽子都是老人的心爱之物,他不能没有它们。于是他只选了一对,说:“骆老师,这些鸽子其实也是您的命根子,但如果我不拿您也不会让我走,我就拿这一对吧。”
从邯郸回津后,邓文敏开始养赛鸽,他是天津
市信鸽协会的第一批会员。那时他对鸽子的痴迷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业余时间他几乎都用在了对赛鸽的研究上,在他看来,赛鸽能不能在竞翔中飞出好成绩,鸽子自身的条件很重要,养鸽人是否付出了心血同样重要。他说对于赛鸽,你必须一年365天,一天不落地对它们进行精心照顾,给它们喂食喂水,打扫驱虫,还要替它们清理呼吸道,保证它们健康……但是只是精心照顾还远远不够,还必须用心,只有用心,你才会在喂养和训放过程中,观察和发现每一羽鸽子的外形特征,并在与鸽子的相处中发现它们性情与气质的差别,与它们建立起心灵的沟通,从而感觉鸽子的内在素质,并在日后的饲养与训放中加以区别对待。
为了能够掌握鉴别鸽子的能力,他开始学习遗传学,那些年里,他要上班、饲训鸽子,还要抽出时间去向专家讨教遗传学方面的理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对鸽子的鉴别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他对鸽子的痴迷却吓跑了一个个看中他人品的姑娘。所以当他现在的妻子张凤昆第一次走进他的生活的时候,他撒了谎,张凤昆问:“那些鸽子是你养的吗?”他回答:“不是,是我弟弟养的。”但是从他看鸽子的眼神里,张凤昆看出了他对鸽子的爱,她坚信,一个爱鸽子爱到痴迷的人,对生活的理解一定是深刻的。
邓文敏说:“有一个理解并支持你的人在身边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结婚后,妻子不仅理解他,而且成了他的得力助手,打扫鸽舍几乎成了妻子的专职。不仅如此,妻子还和他一同研究赛鸽的饲养与训放。邓文敏讲起那件发生在1986年的事情,依然是感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我看中了一羽鸽子,回家后像是害了相思病,总是念叨那只鸽子,后来我外出公干,回来一进家门,妻子就拉我到阳台上,说给你一个惊喜,我一眼看见了那羽我想了很久的雌鸽,我以为是别人拿来让我鉴别的。妻子笑着对我说,它是你的了。后来我才知道,自从我想上了那只鸽子,妻子就一直关注着它,我不在家的时候,妻子听说那只鸽子要出手,就跑去花三百多元买了下来,当时三百元对于我们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那一刻我真是很感激她。”
从兴趣爱好到参加比赛,一直到1985年,邓文敏参赛的鸽子开始拿名次了。第一次参加比赛他就夺得了天津市500公里的冠军,飞到1500公里的时候是北方9省市的第8名,它连续飞,累计达一万公里,所以这只鸽子轰动了很多省市,因为像这样的鸽子是很罕见的。这只鸽子的父亲在天津也是很有名气的,它叫蛤蟆头,它也得过500公里的冠军。当时邓文敏的这只鸽子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名字,他就叫它蛤蟆头的女儿。1987年天津市举办了一次“鸽友杯”比赛,要求是:只要是获得过冠军的鸽子,不论是哪一级别,哪一赛季的比赛都可以参加,由鸽子的主人自点三只鸽子。比赛当天气候十分恶劣,结果,邓文敏参赛的三羽鸽子分别获得了第1名、第3名和第12名,这次比赛使邓文敏的名声大振,在随后的天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