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合肥赛鸽中心决赛74、106、123名;2003年南京五台山公棚决赛37、82名;合肥皖进公棚决赛40、47、74名;马鞍山赛鸽中心决赛53、58、123、133名;银龙赛鸽中心决赛再获21、86名等等。(每一公棚仅送一组)
“小达利号”的子裔们已经连续三年在各大公棚决赛中进入前20名,3次与冠军同时归返,一次获指定鸽冠军,一次获季军,可谓战绩显赫。用王群自己的话说:留有遗憾,与冠军擦肩而过时的感觉真的使人振奋。东山再起,我心依旧,路遥方知马力!他很自信,更相信自己拥有的“小达利号”。
细揣摩高瞻远瞩
多年的连续征战,赛绩迭出。“小达利号”给
了王群无尽的施展才华的机会,也给他带去了更深层次的思索。
之一,“小达利号”是一羽随母的雄鸽,虽无完美的形体,迷人的双目,但它那无与伦比的骨骼结构,轻盈飘逸油亮柔和的羽衣,尽显大家风范,令人羡刹。它的作育配合成功率极高,它先后与国外原棚引进的薛仲雅詹森、威廉吉尔特、佛尔布文、慕利门、万得佛尔父子、杨尔腾、詹森红狐等名鸽相配,皆有超强遗传,总能将彼此最好的一面显现出来,鏖战赛场,尽善尽美。“鸽飞一滴血”,真的恰如其分。
之二,“小达利号”的子一代秉承遗传,其子二代、三代、四代更是不甘落后,而且血缘内融合率极高,几乎达到100%的近血率依旧摘金夺银。表里如一,稳定快速。其以8岁高龄作育出赛,依旧威风凛凛,傲视群雄。“好鸽子不怕近”,这句鸽界盛传的口头禅在“小达利号”身上似乎得到了完美的验证。是金子就会发光。
之三,他几乎将所有含“小达利号”血缘,在公棚内获取前名次的奖鸽悉数买回,勤于观察,潜心研究,寻求彼此间的融合点,取长补短。用他自己的话说:无论何系名血名鸽都存在彼此间的融合诧异,寻求融合点的关键首先要看实战能力,而非纸上谈兵;出赛了,能飞在前面一定有其突出的一面,包含遗传基因,羽翅结构、骨骼构成、眼砂色素、肌肉弹性等等,看得多了就有了相同的共识,就能够有的放矢运筹帷幄了。这样做尽管经济负担很大,但从长远利益考虑,感觉一个字——值!
之四,在日趋激烈的公棚赛上要占有一席之地真的很难,大款们一掷千金,大兵团作战已是家常便饭,是不争的事实,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既然上了船就要经得起风浪的搏击,抓住机遇,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多学习,勤观察,学以致用才是获取成功的保障。培育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是一种必然,绝非空想,急功近利。人就是要有点骨气。他对“小达利号”信心百倍。
立品系任重道远
如果说开始引进“小达利号”只是一次机遇,难得的机缘巧合,那么其日后延续不绝的赛绩则至少说明了它的存在,它的珍贵。王群在和我谈到国外品系鸽时不无感慨地说:为什么国外的品系鸽能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而泱泱30万中国鸽友却始终要跟在别人后面跑?谈智慧,论能力,说付出我们都不比外面差,外面的月亮真的就比我们的“圆”,全球几大经典赛事如“世锦赛、南非太阳城”那一次没有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关键还是观念没有更新。斗胆直言:现时鸽界诸侯们的“急功近利”是阻碍中国品系鸽发展的根源。他说:“小达利号”的出现,定向培育连续7代不间断发挥,使我萌生了埋藏内心以久遥远的梦想。我要以“小达利号”为轴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哪怕用去我毕生的精力,力求建立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品系鸽,大家公认的“群鹰鸽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达利号”,一羽其貌不扬的“丑小鸭”,一羽牵动着王群整个身心的“天外来客”。“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做自己的事,让别人去说吧!我在内心默默地为他祈祷,真诚地祝愿他心想事成,让我们拭目以待……
&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