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将蛋产在别种小鸟巢中,小鸟孵出杜鹃雏鸟后,还得饲喂这出壳就比自身的雏鸟大,食量十分惊人的“养子”。鸟类嗅觉的低能通常是一致的和普遍的(可能仅有秃鹫与猫头鹰等少许例外),寄养雏鸽的实例,说明信鸽在识数、辩色、辩声、嗅觉方面都很迟钝。
三、放飞实践否定论
猎人欲取得狩猎的成功,先决条件是在不惊动猎物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接近它们,提高射击的命中率。如果猎捕鸟类,要防止视觉和听觉方面的惊动,若是猎捕兽类,除了上述两方面外,还要注意防止嗅觉(气味)方面的惊动。有经验的猎手在猎捕兽类时,选择下风头接近它们,否则,风会从很远处将猎手的气息吹送到野兽那里,为它们灵敏的鼻子所捕捉到,使狩猎失败。这说明两种含义,一是再次证明鸟类在嗅觉方面的低能,二是表明气味传播和气流(风向)密切相关。绕开第一种含义不说,假定鸽子能以嗅觉导航定向归巢,也得借助气流运送和传播有用的气味。众所周知,距气味源越远,气味的浓度越小,嗅到气味则越困难。鸽子在很远的司放地嗅辩巢区气味,气流的流向和风向的作用,显得越发重要。说得通俗点,风要由巢地吹向司放地,才能将有用的气味输送过去。如此说来,逆风对归巢的鸽子最为重要,正是由巢区方向吹来的顶头风,将熟悉的气味源源不断地送来,供赛鸽循味导航归巢。顺风时则不妙,气味全被风吹到与司放地相反的方向去了,赛鸽失去了导航依据!遵循嗅觉导航说,我们只能这样推理。理论经实践检验方能辩识其真伪,竞翔实践无数次告知我们,风向与比赛的分速甚至归巢率有绝大的关系,尤其千公里以内的比赛,抛开天气情况不计,风向的顺逆极大地左右着比赛的结果,特别是中短程,顺风会大丰收,分速大大加快,归巢率高,如若碰上5—6级顶头风,500公里当日会不见鸽,无论天气是多么晴朗,无论这大“顺”风将巢地的气味因子多么充实的送到500公里外赛鸽群的鼻腔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与国外交流渠道的拓宽,养鸽实践的深入和经验的积累,以及中国鸽友文化素养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分析、辩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渐增强。本文本意是通过对十几种导航学说之一的嗅觉导航说作一具体分析,引发大家对竞翔界悬而未决的诸多问题的再思考,或许,能对科学养鸽起一点小小的推动作用。
(本文原载《中华信鸽》1999年第2期,总68期;原作者对内文有稍许改动)
[2004年10月1日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