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加上羽毛与空气的摩擦产生的热量也要蒸发一些水份。我平时在雨天驱鸽家飞时发现,在日降雨量(24小时)0.9--9.9毫米的小雨中,鸽子飞行1-2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是看不出毛羽有多大的湿度。(羽毛的质量除品系外与饲养关系极大)至于没有回家恐怕应另究其因,那不全是雨的错。
第四站是距我镇75空距的万洲,阴天,训放鸽总数83只。上午11:45分开笼。当天归巢76只,次日归4只,归巢总数80只,丢失成年鸽3只。最快归巢鸽1:03分。随着距离的增长可以看出种性与饲养的质量,丢失也应在常理之中。
按计划,训放万洲后,在3月30日再放一次万洲,接着就参加达洲150KM首关比赛了。23日接县鸽协通知:3月24日放开县的郭家镇。一看地图,郭家镇的地理位置刚好处于我镇与达洲的直线上,55空距的距离是个理想的训放点。经鸽友们商量决定放了开县的郭家镇后,3月31日再放万洲。
3月24日,早晨的阵雨到十点才停,鸽车到达郭家后本想等雨停后就放鸽,谁知雨后雾盖山墁且越来越大,鸽协为了减少恶劣天气带来的不必要的训放损失,改为距新县城40KM的大垭口训放。装载着一千多只的鸽车到大垭口后,仍然是雾锁群山,能见度极差,不敢开笼。又不得不缩短距离。直到下午的三点,才到距新县城18空距,距我镇55空距的卡梁开笼。此次我们有训放鸽77只,当天归巢仅44只,次日归20只,归巢总数64只。丢失13只。最快归巢鸽1:21分。
这次我们失鸽最多,基本上都是成年鸽。为什么鸽在飞了75KM的万洲后再飞55KM的卡梁还丢13只?除去雨后雾大不利归巢的恶劣天气外,值得一说的是我们没有估计到第二天因为阵雨而推迟到下午的三点才开笼放鸽。原因在于有的鸽友为了训练鸽子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在头一天就进行了上笼训练。方法是在晚上点上60W以上的电灯,将训放鸽装进笼里,用一根绳子栓住笼子中心的提把后再悬离地面20厘米左右,此时笼中的鸽子稍有动作,腾空的笼子便不停的摇晃。用这样的方法来模拟运输途中的车内颠簸给鸽带来的种种困难。斗殴、拥挤、渴、饿......。真是了不起!经历了四十几小时的不吃不喝不睡,回家啦!鸽子啊,我们还能责备你们什么?
我们这次训放的天气中有两次是晴,都是全归。晴空万里确实是训鸽的好天气!归巢率高且速度快,主人、鸽子皆大欢喜。祷告苍天,但愿今后的正式比赛中,站站都是艳阳天!
六次训放除去6只没有完成全部训放外,94只参训鸽,归巢61只,丢失了33只,丢失率达百分之三十五。虽然训练的强度不是很大,距离也不是很远,但代价是大的。这至少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鸽子的种性不是很好。因为归巢性是鸽子的本能在自然条件下共同完成的一项综合性行为。当自然条件的变化超出了它本能的范围,鸽子就找不着自己的家了。怎样让信鸽适应库区多变的气候条件并能快速的归巢?依笔者的看法没有捷径可走。还是那句老话:优以种,精以养,严以训。尤其在训练上加大力度,训练、训练、再训练。尤其要在恶劣天气中作放翔训练。其理由在于: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作放翔训练有利于信鸽自我完善其定向导航机能。“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规律,只要坚持不懈的训放,必然会导致信鸽在恶劣条件中的导航机能发达、进化,使信鸽的适应性更强,综合素质更高,归巢性就更快更稳。
此时不仅想起去年来我地卖鸽的国际鸽联主席卡洛斯先生,在他的简介中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文字:“.....鸽棚建在海拔800米的地方,周围群山环绕,附近有食肉猛禽出没,在这种环境下,一系列实用性种鸽被培养出来。有专家指出:种鸽的高质量来自鸽棚环境的许多因素,如位置的高度与食肉猛禽相处,周围20公里内无其他鸽棚存在......”这样的描绘相对于我们库区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来说,真是“小巫见大巫”。但他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就是要在恶劣的条件下训放鸽子,以检验鸽子的本能,提高鸽子的胆识,锻炼鸽子的体魄。遗憾的是卡洛斯先生没有说他丢了多少鸽子,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秘密。卡洛斯先生的这种养鸽观在我们国内也大有人在。南京大名鼎鼎的养鸽名家丁钰生先生算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他从九一年起,获得前三名的奖杯达150多个,其中冠军20个,亚军50个,季军80多个。当人们问他取胜的秘籍,丁先生毫不保留的全盘托出,就两个字:“训练”!有人向他问道:残酷的训练很容易丢鸽子是吗?丁先生答:是的。但,这正是淘汰赛鸽的必要措施。丢掉的必定是素质差的、体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