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无人不晓的詹森兄弟合影照片——健在的詹森三兄弟,左面路易斯,中间艾德兰,右边查理和友人,在著名的小院鸽棚前观赏赛鸽,这张照片被惊人地冠以“外国专家研究中国云南鸽”的说明,笑星赵本山有台词:“真敢往上捅词儿”,不用网络聊天室中的常用词汇“我晕!”“我倒”!来形容,真的找不出恰当的语句来演绎看图后的感受和心情。
还有一部分当时地方鸽友和军鸽驯养基地都流行的鉴鸽方法,在《中国军鸽》当中,奇迹般完整保留并历史性地介绍给新入行的鸽友。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版的《养鸽指南》、《通讯鸽》中的一些内容,现如今完整地搬移到二十一世纪初年的《中国军鸽》当中来。信鸽的眼砂模式、色彩和称呼有十六种,四种适合飞阴暗天气;四种适合飞艳阳天;还有的是“全天候”型,可飞晴天、阴天和夜间!全黑羽色的鸽子鹰隼“看不见”,是防护羽色,且不说灰褐色的田鼠在田野里、草丛中其毛色是否迷彩防护,其细小的身躯是否隐蔽,反正鹰隼利用红外线体温探测功能配合视力极佳的“鹰眼系统”,在高空即发现了这些鼠辈。黑色的军鸽即使羽色有隐蔽作用,那黑色的军鸽本身怕不怕鹰隼呢?是否培育出黑色军鸽的同时,也相关的连带培育出心理素质极好的黑色不惧猛禽的军鸽了呢?按照书中的介绍,森林黑军鸽一遇到天敌,会扶摇直上,甩开鹰的尾追,大家都见到,所有的鸽子见到鹰隼,都会集群爬高贴近鹰隼疾飞,真正葬身鹰嘴的,微乎其微,这个“专题”,何用“军鸽组的同志在陈文广教授的带领下,整整花了10年时间才得以完成”?我军第一代的军鸽高原雨点防雨、防雾能力差,陈文广老师认为原因在于高原鸽系鼻瘤小,他企图将英国鸽的大鼻瘤移植到高原鸽身上以防雨防雾。鼻瘤的大小和形状与雨雾之间的关系恐怕不是那么直接,鼻瘤过大,正常天候飞翔也是问题,也是障碍。只说将大鼻瘤移植到鼻瘤小的鸽系身上,一个没有多少繁育知识的鸽友,两种实验材料齐备的情况下,有一年时间足以搞定,我们的军鸽专家认为这需要“经过生物学上的反复实验,才能完成”。需自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遗传学》等大量书籍,请教军内外许多名人、专家,进行上千次的实验,才能完成”。这是繁琐哲学呢?还是繁琐生物学?顾弄玄虚?事情的产生离不开当时的环境、条件,落伍的东西,可以以历史的角度和性质来介绍,若以经验、科研成果性质伴随欣赏的口吻来赞赏和倡导,其结果只能是误导。
零零碎碎的,小花絮般的谬误,列举不完的,但需要列举,供读过此书和即将阅读此书的读者朋友一起来判断与评估。我浏览过《军马》和《军犬》两部姊妹书,没有军鸽中这样俯拾皆是的错误,因为军鸽太“专业”,资料来源极其狭窄,素材甚至仅来自一地一人,全书又由外行捉刀,“合理”地搅入想当然和“灵感”,离奇的错误就有得看了。比如铝环都弄成“铅环”啦!比如军鸽飞过上空每次都留下一串“清脆的”鸣叫声啦!比如两只小鸽子一出壳,便看出一只雨点,一只灰壳啦!比如山民在半山腰的岩洞中躲避洪水,交通不便时,可教唆军鸽为山民飞送火柴啦(吊笼作用啊)!比如居住昆明的美国军鸽“威尔逊总统”,趁早晨训练外出打野,“想方设法”在附近菜地里找些虫子带回来喂鸽宝宝啦!便携鸽笼中的军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嗜血的蚂蝗立即葬身鸽腹啦(嘴上还捆着布条哩)!比如我英雄的边防军在西南边陲的深山密林里巡逻,无论在何处放出通讯军鸽,将情报送到指挥部后,然后军鸽还能带着领导的指示信再秘密潜回施放地啦(嘘!敌人就在对面)!等等,不一而足。
作为对赛鸽知识有一定基础认识的一名读者,我感觉《中国军鸽》一书的作用,仿佛一张错版的纸币,实际的面值流通作用是没有的,也不能恢复。但是它不能也不致因此被扔掉,错版有错版的价值,通过它,你依然可以知晓正版纸币的图案和色彩,况且,错版纸币的收藏价值更大,奇货可居呀!于是,我收藏不悔,心安理得。至于这本书从创意阶段就属于我始终崇拜的解放军出版社的“金子弹精品丛书”系列,就其质量来说,实在担当不起,《中国军鸽》一书,即便戴上了精品的帽子,那夸张和挖苦的成分要占65%。
(原载《赛鸽天地》2004年第5期,总53期)
(2004年7月16日)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