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凝聚着我们的理想和希望,它样是爱鸽人辛勤与智慧的化身。每到赛季,我们的信心百倍地送它们上路,期盼它们能从遥远的他乡突云破雾、跨越山河后带着荣誉回到我们可爱的家。我们总不希望在鸽子回家的路上遇到任何不利于它们归巢的障碍,而希望它们顺利地以最快速度归巢。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不利的因素有足够的认识,从而尽可能地排除和避免这些不利因素的发生,做到“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赛鸽运动是人、鸽同大自然的一种较量。古人讲:“天人合一”,实际上就是通过人的努力,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实现目的创造条件。若想在赛鸽运动中创造成绩,也要做到人、鸽与大自然三者的统一。
那么,影响鸽子归巢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又该如何运筹帷幄,使鸽子快速归巢呢?笔者就个人体会,粗略总结了几条,仅供鸽友参考。
一、赛前训练方法的因素:
我国的鸽友大多是业余养鸽,真正对信鸽进行系统训练的并不多。眼看赛事临近,才匆匆忙忙放上几站不过百余公里,有的甚至是一占直跳终点。全凭“根红苗正”去拼血统,这样就难免在高手如云的赛场上折戟沉沙吃败仗。那些成绩好的鸽主对鸽子的训放是频繁的,赛前,他们的鸽子已在方圆上百公里的各个方向飞过无数次,使它们熟悉了周围的大体环境,当鸽子从放飞地飞归到它熟悉的视野时,它会加大最后冲刺的速度,迅速飞归老家。
另外,有的鸽友在训放时因怕丢鸽而采用集体放飞,这样固然减少了损失,但是,久而久之,会使一些爆发力、有个性的鸽子得不到最好的训练,使它们养成了“顾大局、拖得起”的“慢三拍”,泯灭了它的优良本质。同时,也使一些归巢不稳、速度慢的“菜货”混在里面,不仅拖了大家的腿,而且迷惑了主从,枉交了更多的参赛费,最终只能是陪着别人玩。
平时的训练,也应该是存优汰劣的过程。据说一些名家在培育自已优良品系的过程中,无不进行严格而残酷的优胜劣汰。他们训放几十羽鸽子,只留取前一半,哪怕是后一半的第一名与前一半的最后一名归来的时间仅差几分种,也毫不留情地处理掉。
每次归巢,我们的爱鸽凌空而降,让我们欣喜若狂。然而,它们却落在附近一个至高点上,或是大树,或是电线杆,远远地望着鸽舍,若无惹事地梳理着自己的羽毛,全然不顾主人如火焚心地焦急,因为我们必须让它尽快去钻活络门,才能带着它们去鸽协报到巡时,每一分钟都意味着荣辱成败。那么我们怎样训练鸽子归巢后立刻进鸽舍呢?首先,要养那些恋巢性和孵性好的鸽子,其次,在平时的饲养中,坚持在鸽舍内喂食,尽量避免在舍外留有可以觅得的食物,每次给食要有固定的口令,最初,可以采用先饿食、再控食的办法,让它的饥饿状态下产生极大的食欲,此后给以少量食物同时发出令,培养其条件反射。再者,我们不能让它们养成站在高处一直到傍晚才进巢的坏习惯,尽量培养它们“两点一线”的起居习惯,即:要么进舍或站在鸽舍外的栖台上、舍顶上,要么你就去天上飞。只要落在高处,就将它们轰起来。
据说,一些鸽友利用鸽子的恋蛋和恋雏以及恋偶的心情去参加比赛,即:让鸽子产蛋第八、九天或出雏后第三、四天去参赛。当然,这需要我们对鸽子的繁育时间进行准确的调整。鸽子的恋偶欲是可以利用的,有人称之为“寡居制”或“鳏居制”,即:将“恩爱夫妻”拆开分养,临赛之际突然“团聚”,双方“喜出望外”,不久,我们便将其中一羽上笼参赛,这羽鸽子思偶心切,分速自然提高。
对于鸽子赛前的训练,我们还应该培养其适应整个赛程的能力,如跻笼的训练、抢食抢水的训练、长途运输的适应以及以逸待劳个性的培养,这些都会使我们的鸽子在开笼之际仍保持着极好的体力和精神状态,为在“千军万马”中冲锋在前打好基础。
二、地形地貌的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是世界上赛线最长的国家。在上海的鸽友,可以把鸽子放到2500公里的新疆腹地。长距离在赛线上,鸽子们要经历弋壁、沙漠、高山、沼泽等各种各样的地形以及多变的气候,同时还会遭遇天敌和人类的捕杀,可谓“千辛万苦、思乡志远”。多年的努力,已培育出了像“李种”、“吴淞”等具有耐力和竖毅性格、适应性极强的“国血”鸽。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养鸽观念逐步与世界同步,过去“求远求归”的观念被追求速度的赛鸽理念所代替,一此速度型的世界多系早已为我们所认可。然而,无论什么鸽子、也无论何类赛项,地形地貌对于赛鸽的影响不可忽视。选择好的赛线对于赛鸽运动具有重要意义。我听过济南的鸽友不无感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