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当今公棚的“管理”现状
公棚业是信鸽活动走向企化的一种形式,从经商或办企业的角度去理解,任何正常人都是可以申请从事商业或企业活动的,只要拿了工商营业牌照,就可以开公棚。但从公棚的经营活动内容是“信鸽比赛”这一项目来说,比赛划归体育部门管理,所以搞公棚还得需要体育行政管理(主管)部门的批准。虽然《信鸽活动管理办法》已经对公棚的审判、运作、比赛及管理活动做了一定的概划,可现实中失控的太多,有相当数量的公棚并没有在接受管理,原因是多方面的。
譬如说,管哪些部分?怎么管?有的地方公棚实在太多了,你也管不过来,搞不好还会背上管理的风险。于是,采取只监督比赛这一块,不管其经营、运作风险的“监赛”模式比比皆是,负责任些的,才承诺“监管”。于是部分地区的公棚业实际处在杂乱无序、问题太多、良莠不齐和任谁开个公棚都能收起鸽子来等无政府现状,以至损害参赛者利益的情况屡屡发生。
而上述这些情况,参赛者未必知道,有些也不想知道,以为只要是公棚,体育部门和信鸽协会就得管,并且是公棚的什么活动行为都要管。于是只把参赛费、奖金和收鸽日期一看,也不仔细打听或琢磨一下,觉得是个棚就能送,尤其《规程》挺对自己的胃口,就把鸽子送去了。真送了这样的公棚,出了问题再找协会,才知道这家公棚其实不属协会监管;找公棚老板论理,尤其那些不受“婆家”管束,也就是未监管的公棚,人都找不到,连个作“保”的都没有,那还不自认倒霉。
由这些年来公棚发展的运作、经营情况来看,实际有些地方开公棚像种庄稼似的,一茬接一茬,死掉的不少,新开张的也很多(都想着开公棚能赚钱呀,可真待钻进这个公棚圈才知道自己道行的深浅了);而能坚持常年开下去的为数并不多。可以说,不论哪家公棚老板都不敢说自己能永远把公棚开下去;世事难料,公棚总会有换人或停办的那一天。那么停办的“后事”,比如该补送的鸽子没有地方送,那所交的参赛费还会给你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规程》中印上可以来年“补送”这句话其实并不负责任。你送个鸽子到国外的公棚试试,看他们有没有补送这一款?“补送”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小家子气的小把戏,真正有实力和为公棚及参赛者双方利益着想的公棚,一般都不把这项“举措”列入比赛规程,确信自己有能力把鸽子养好、训好,并有措施保证做好信息传递工作,发现缺失及时通知补换。这种主张当年的事情当年解决,不用“补送”两个字年年都套牢你,岁岁非送他这家棚不可的做法,比缺失鸽子也不及时告诉你,非“借”你的无息“贷款”快活一年,而且谁也不敢打保票公棚明年还能不能办,能不能兑现补交,要诚信得多了。
三、公棚业的运作风险
开公棚就能挣到钱,这只是众多拼命想进公棚圈的人个人想象,在当今什么都不太好挣钱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个人经营来讲,一年若有个十万、二十万元的收入,应该算不少了;于是,从业公棚的人开始多起来。可公棚多了,怎么才能收到鸽子、比别的公棚收更多的鸽子,是每个公棚老板都在天天想的问题。加大奖金力度,降低收鸽费用,是普遍采取的一种策略,可这样攀比的结果,表面上看来对参赛者有利,实际背后可能会加剧损害参赛者利益现象的产生。
以总奖金50万元计算,加上公棚一年的平均运作费用20万元(地租、劳务工资、饲料、药品、电子环、电话费、司放运输、裁判劳务费、餐饮、请客、宣传、交通、监管费等);按平均每羽收鸽费为400元计算的话,需要收到1750羽才能持平, 赢利部分靠拍卖收入分成和好的归巢率(取鸽费)来实现。
收鸽多了,收鸽结束就已经赢利,公棚可以稍放宽些心;只要别病死的太多,决赛上鸽数低于50%也不怕。收的少了,入不付出,甚至连奖金钱都不够时,实力差的公棚就有可能开始不断地想“办法”,“千方百计”考虑怎么过决赛关了。而有这种现状的公棚,这时最容易出乱子;因为缺钱,就有可能欠发员工工资,员工就得自己想“办法”换钱:满棚现成的鸽子,随便弄出去哪个也值个几百元的(够一个月工资了)。公棚出现的自盗现象,绝大多数都不是公棚老板所为,他也未必知道,可他不能天天都守在鸽场看着吧?
收鸽时刚好持平的,公棚一般情况下得兢兢业业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