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鸽属鸟纲,鸠鸽科家禽,由岩鸽(亦称原鸽)驯化而来,经人们数千年的选育而形成现今不同的家鸽品种及种内品系。按用途区分,不外乎竞翔、食用和玩赏三大类。作为信鸽爱好者,我们主要的注意和研究对象,当然是竞翔鸽类,这类鸽子有令人惊叹的远距离异地归巢能力及翔速。
这里,有一个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议题——是鸠鸽类原有远距离定向归巢本能,为人类所利用训育出竞翔鸽,还是人们长期从原本全无识途定向能力的岩鸽中,长期诱导、选育出了竞翔鸽?笔者的看法,答案是前者。因为人类驯化动物是一个因势利导、顺其自然的过程,利用、强化、巩固动物种类原有的本能优势。野马善跑驯化为供人骑乘的家马,再分离出赛马、挽马等;野牛力大性稳驯化为耕牛,利用其雄性善抵好斗习性,培育出一支仅供赏斗的斗牛品种,还有为人所用的乳牛、肉牛品种;犬类原本嗅觉极佳,秉性忠诚,才被“择优录用”,驯化其看家护院以至发展培育出警犬、军犬、猎犬和各种工作犬,还有品种极多的观赏犬类;原鸡雄性善啼,驯化成为家鸡后是人类数千年“无偿”使用的活钟表,英文钟表单词“CLOCK”原本就是公鸡的意思。岩鸽为人驯养时推测已是留鸟不再迁徙[注],但仍潜在地保留着其祖先远程定向飞归聚居地的本能,故尔人们驯化它们时虽多半为观赏和实用目的,它们的远距识途本领很容易被发现,古代家鸽“传书”故事,中外均有记载。即使土种鸽和各类观赏鸽中善飞的品种,仍保留有一定的归巢本领,如我国的“点子”、“小青猫”、“家白”、“家黑”、大鼻鸽等,放飞短距离能归巢。至于“粉灰”、“红血蓝”、“中国铁流鸽”、“松江灰”和“紫金白砂”等品种,归巢性能还颇有说道。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我国的欧美近现代竞翔鸽,以及经我国养鸽家改良训育的优种竞翔鸽,归巢距程半径远胜我国原有赛鸽,这也是一再选育、提炼和强化了家鸽固有归巢潜能而已,决不是人们凭主观意志制造出的,能远距归巢的一个善飞家禽新品种。从这个层面上讲,竞翔归巢能力越强的家鸽品种和品系,在善飞定向归巢本能方面返祖程度越深。从外表整体观察,也是竞翔类家鸽,在体型、羽色、飞姿、飞翔能力、繁殖性能诸方面,较其他类家鸽更酷似于岩鸽。反过来,某些经人们长期选育,外型变异程度更大的观赏鸽和食用鸽,按照拉马克用进废退的的动物进化原理,其远距离定向归巢本能因长期不加使用而削弱和趋于退化,有的品种甚至连飞翔能力都几近丧失。
本文的论述核心是竞翔鸽的翔距,以上分析的远距离竞翔是家鸽固有本能一说,在翔距方面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何关系?近而引申:归巢固有本能说是倾向于支持扩展远程竞翔还是相反?答案容我们继续分析竞翔活动的饲育和放翔两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后,再自然推出。
以动物的本能为主线,探究经人类驯化或称家化的变化,我们看到围绕人们的使用目的这个核心,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趋势:一些本能强化了,一些本能弱化以至消失了。即使在同一种动物身上,也有这种对立的变化。比如家犬在嗅觉、大脑反应灵敏度方面,较野犬有明显提高,
德国牧羊犬(俗称狼狗)已达到基本领会主人意图,听懂主人语言指令的程度,而中国南方出产的广东沙皮犬,在嗅觉、听觉、灵敏度方面倒还不差,但它因人们欣赏它的特殊褶皱沙皮而长期定向培育筛选,已经失去了一身随季节变化而增褪的绒毛,御寒能力很差,寒冷时要穿上衣服呆在暖房中,生活能力,适应性较其祖先及大部分家化同类退化了许多。家鸽的几乎所有品种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能力表现在产蛋率方面,都比野生种类大为提高,而雌雄鸽交替孵蛋,双方均能适时分泌鸽乳哺喂雏鸽的本能,在如喜
鹊花、球胸鸽、吹气鸽、马耳他鸽、公爵夫人鸽及我国的大鼻鸽,还有一些极短嘴喙观赏品种鸽身上,也趋退化呈难以胜任状态,这些品种鸽子的繁殖,必须使用保姆鸽。现代蛋鸡的年产蛋量,可轻易超过300个,这是原鸡以及其他家禽(仅蛋用鹌鹑在产蛋个数上有一比)均难以企及的,而它们失去的,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繁衍的孵抱本能(亦称就巢性)。换句话说,现代品种的蛋鸡、蛋鸭,离开了人工孵育,在自然界根本无法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