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鸽贼们冒着生命危险飞檐走壁偷鸽,屡屡得手。西北鸽友曾介绍,他们那里的鸽棚有不少修成钢筋水泥的“永久工事”,还要荷枪实弹地严加守卫,这也算国际竞翔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了。你没有什么名堂尚且不一定光顾你,你稍稍崭露一点头角,引进了几羽好鸽子,不日便有人来擒拿。德高望重的上海汪顺兴老前辈久负盛名的“吴淞鸟”,也未能幸免。近日鸽刊呼吁为信鸽竞翔事业立法者颇多,此事不解决,严重影响信鸽事业的健康发展。有鸽友被盗前往当地派出所报案,人家表示很不理解,区区几十只鸽子被偷也算“案子”?我这里杀人越货的“真”案子多了去了,尚待侦破,哪有工夫听你罗嗦?许多鸽友信鸽被盗只有打掉了牙往肚里咽,在无专项法规的状况下,去报案往往是自讨无趣(也有破获盗鸽案,伸张正义的事例),这种状况助长了“时迁”们的嚣张气焰和作贼胆量,不少有造诣的鸽友因为被“清棚”而金盆洗手,殊为可惜!
此外,一个普通的养鸽大户被盗,与汪顺兴老人的鸽子被盗,性质决然不同。现在国内虽尚不能轻言品系,汪的吴淞鸽历经几十年延续发展,与鸽系很贴近的了,至少是一个有稳定长距离归巢率的特色信鸽家族或曰群体。正是这个特殊群体也被盗,虽说“汪老鉴鸽育鸽的本领偷不走”,可汪老的实验素材和多年的繁衍基础种群毕竟丧失了,几十年不间断的实验链条被无情斩断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损失是无法弥补的。这个事例对失鸽者本人的打击,对中国竞翔界的负面影响,对我们整个竞翔事业的摧残,比几十只上百只鸽子本身的价值损失不知要大多少倍。近闻汪老仙逝,老人家晚年在终生不弃的事业上,被迫承受如此局面,实在令人遗憾。
笔者与汪老前辈不能相提并论,但自诩与汪老有相同的感受。我棚曾引入一羽外籍雄鸽,经试用,其子代千公里以内速度很快。搭配多羽雌鸽,后代皆有发挥。此雄鸽羽色比较特别,是两侧对称的一种不规则大片喷点模式。笔者以此鸽为基础种鸽,试着搞近亲回交,目的有两个:其一是试图扩展和固定这种比较少见的羽色,形成特色种群;其二是实验近亲繁育能否稳定住其后代千公里以内快速归巢的竞翔能力。恕我直言,笔者还未奢望由此培育出一个什么优良品系来(就是有这样的念头也是光荣的)。小心认真操作,连续进行到第二代,刚刚有了一点眉目,盗鸽贼将笔者的实验材料老少三代数十羽鸽子悉数席卷。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失爱鸽,切肤之痛;恨鸽贼,刻骨铭心。如果我国30余万鸽友中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把信鸽的竞翔和培育当成一种事业,哪怕是业余事业,而超脱出仅仅是业余爱好,休闲玩乐的范畴,那么,为保护信鸽而立法,是当前从
中国信鸽协会到各地信鸽协会,行业信鸽协会及每一位鸽友为之呼吁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一项当务之急的任务。我们应有紧迫感。
本文原先刊发于《赛鸽天地》总14册(1998年4月出版)。本站重新登载前,央原作者对文章进行了部分订正和增补。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