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干净,潮湿任何时候都是鸽子的大敌。出壳后早夭的雏鸽,尸体总是湿漉漉的,巢中严重潮湿的雏鸽和幼鸽,即使不死,也会发育迟缓或中止,成为僵化的“小老头”。20多天大的戴环幼鸽,如果老是蹲踞在潮湿的巢窝里,会出现反复排稀便,足趾细瘦,毛片稀糙、干涩,趾爪上沾满死硬的粪球,龙骨高尖等发育不良的一系列症状,终难成器,只好淘汰,一轮作育愿望落空。潮湿是虫害、菌毒孳生的的温床,害虫直接噬咬,轻则雏鸽或幼鸽腹部布满浅的坑洞,重则伤口见血引起害虫狂噬于一点,造成幼鸽皮肉穿孔,有的竟连内脏都显露出来。鸽子的胸部龙骨两侧是没有羽毛着生的,为裸区,幼鸽全身羽毛未生长齐全,裸露部分更广,皮肤上许多毛孔。病菌和毒素能通过毛孔渗入到幼鸽体内,使幼鸽致病或中毒。某年夏天,为防止害虫噬咬雏鸽,笔者试将一块使用过的,已经明显褪色泛白的电蚊香片,放置在一羽还没有戴环的雏鸽身体下面,欲利用蚊香片残留的驱蚊药物气味,驱除夜里噬咬雏鸽的害虫,次日晨看结果,那羽雏鸽已经死去了!浑身上下一切正常,饱食的浆水没有消化,看来纯粹是中毒而死,而我们认为已经基本消耗完毕的残留药物,对敏感的幼鸽和雏鸽还是足以致命的,而毒素显然是经由皮肤接触沿毛孔进入雏鸽体内造成中毒。
Ⅳ、幼鸽适时开家:幼鸽出巢开家的原则,是宁早勿晚。30天以内,如果幼鸽自己上了房,它们最重要的任务,是本能地在家巢上面观察周围景物地标,实际上,此时的幼鸽,已经对自己家巢的位置,有定位感觉了,只是在将周围景物与自己原有的位置感进行复合认证,是棚内棚外两种感觉的合二而一。自觉翅膀还不够硬,幼鸽通常是不会贸然起飞的,至多在棚顶亮翅,原地飞跳起落做起飞前的练习。即使鸽群受惊突然疾飞腾空,留在棚顶的,还是胎毛未褪,羽翅未丰的幼鸽,哪怕是遇到突发的巨响,幼鸽也仅仅是身体一蹲做隐蔽状,或者匍匐行进从巢门处溜进鸽棚躲起来。多年观察的结果,幼鸽感觉翅膀发育完成(主翼羽有了足够的长度),没有成鸽带领,它也会自行起飞。只要自己飞上了天,幼鸽都已具备返舍的能力,如果游棚不归,原因不在于飞行能力。有一次,我棚两羽幼鸽在棚顶观天,尚未起飞,傍晚一羽幼鹰从天而降,以不很老到的姿态摇晃着冲向棚顶的鸽群,全群惊飞,一羽不剩。未起飞的幼鸽是否被鹰捉去,当时没看清楚。当晚查棚,两羽幼鸽均不在。次日早,见一羽躲在邻楼的烟囱后面,一羽在天上幼稚地飞行,因不会降落,几乎飞了一上午。最终两幼鸽平安回到鸽棚。开家晚了情况不妙,幼鸽羽翼丰满,憋足了飞翔的劲头,一旦出棚,一飞冲天。某次外出参加一个会议,棚中三羽幼鸽45天左右还没能开家,开棚后,大龄幼鸽免掉了棚顶观天的程序,当即随成鸽翱翔蓝天。当晚三羽幼鸽全部没有回来,次日见它们在附近或飞或落,身影或远或近,各自为战,虽凌空飞过己棚而不落。再次日,天降滂沱大雨,幼鸽宁肯站在附近楼顶矗立淋雨也不进棚,直到第三天傍晚,三羽幼鸽才先后回落己棚,吃食喝水汇入成鸽队伍,开家过程算是完成。这样的惊险场面,在推迟开家的幼鸽们身上,出现过多次。笔者的体会是:幼鸽在棚中已经建立了位置感,虽说终于出棚惊喜狂飞,但始终以棚舍为依据不会远遁。此时的幼鸽追求自由,追求飞翔的愿望异常强烈,它们显示很耐饿,两、三天不吃不喝不影响情绪,也不影响飞行。另外,笔者的鸽棚位置高度和净空都比较好,最终开家的幼鸽都飞住了。倘若棚势不佳,或许丢失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Ⅴ、新进幼鸽的熟化合群:一座鸽舍,最理想应当有三间鸽棚,即种鸽棚、成年鸽棚和幼鸽棚,但许多鸽友限于条件,只能有一间棚或者两间棚。这样就难免出现出巢幼鸽从种鸽棚移往赛鸽棚,或鸽友赠送的幼鸽以及求鸽友代孵的幼鸽,不能在幼鸽棚开家,必须与各个年龄段的成鸽混群的过程。新来的幼鸽除了开家问题之外,首先面临一个众多成鸽因认生而群起攻击啄打的问题,易使幼鸽躲避不及受伤或者直接导致幼鸽开家时不敢回棚而游失。对于这样的局面,我们既不宜迅速开棚,让幼鸽在还不熟悉新棚环境的情况下随成鸽出飞,也不宜连续数天关棚禁飞,强迫幼鸽与成鸽“不打不相识”。笔者多年试行一种让原棚成鸽与新来幼鸽迅速熟悉的办法,效果还不错。做法是取一个比较大的笼子,将一批多羽出巢的幼鸽集体置于笼内,放到赛鸽棚中,原棚成鸽见到生面孔幼鸽会立即聚拢来威胁啄打,但隔着笼子不能如愿,即使成鸽跳到笼子上面,也威胁不到幼鸽,幼鸽很安全。头一个半天,笼内不放食水,因幼鸽不熟悉笼子开始阶段会冲撞挣扎,放置食水会被碰翻撞倒,此时幼鸽也无心进食饮水。冲撞一会,不能脱离,幼鸽将安静下来,观察棚中情况,隔着笼子,成鸽和幼鸽双方渐渐地认识,减少敌意。后半天可在笼内放置饮水,最好是小型引水器,不易弄脏,也不易翻倒。喂食可以随大棚进食时间进行,将幼鸽笼直接贴近原有食槽,让幼鸽认识食槽,在笼中探出头来练习从食槽中取食,成鸽还是不能啄击幼鸽,一举两得。如此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