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爱好者在自己的赛鸽棚舍中摸爬滚打,时间久了,总会积累一些常识性的经验。但其用心程度、眼光的锐利与否和是不是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决定着对棚中赛鸽的认识深度和管理质量。近来走访了数个赛绩卓著的鸽舍,共性是棚舍硬件、赛鸽种质和素质、主人管理质量,总体上均属上乘。个性是每一个棚舍在某一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赛鸽各有特色的认识理念和各不相同的管理方法,对自己启发很大。现将众鸽友的经验和自己的认识体会相结合,主要以日常棚舍中对种鸽、雏鸽和幼鸽的操控、管理方式和小的技巧为主体,拉杂成文并借《赛鸽天地》杂志与广大鸽友交流切磋。
Ⅰ、雏鸽辨雌雄:经多年注意观察,排除少量双雄双雌现象不计,一对鸽蛋中次蛋出雄的概率很高。但由于双雏往往同时出壳,个头差不多时,还是不能区别哪一羽是次蛋所出。公棚送鸽以雌为宜(发育快),普通赛鸽尤其是特比环,总想套在雄鸽的脚上,因为理论上雄鸽随时都能出赛,还可实行鳏夫制操控。但是出壳7天给雏鸽套环时,明明选了那只大的,认为笃定是雄而套的特比,但套环没有几天,小的那只“雌”,飕飕的撵了上来,很快超过了大的那羽,体壮胫粗,威武雄壮——雌雄颠倒了过来!几乎每年每个鸽棚每个鸽友都能遇到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事例,真是无奈。成文的赛鸽资料,极少涉及有把握的介绍雏鸽性别鉴识的内容,实践中的情况也显示,雏鸽的性别辨识实在是个老大难问题,两性雏鸽确实太相象了。想当初,在20世纪约70 年代以前,全世界唯一的一个纯蛋鸡品种,是原产意大利的白羽“来航”(又译“来亨”或“来克亨”)鸡。此品种鸡的出壳幼雏,全部为鹅黄色绒毛,雌雄极难区分。但笔者亲眼看见养鸡场的工人师傅,从刚刚出壳的成千上万羽黄色鸡雏中,进行雌雄鉴别分流!其做法是以一秒钟一只的速度,单手将鸡雏往两个不同的筐中放,一筐为雄,另一筐为雌。我曾好奇的询问师傅,雌雄区别的准确率约多少?——99%左右。何以如此之快?——熟能生巧。鉴别的关键在于?——手感。母鸡是什么感觉?——软和。是不是用手捏它们?——不能捏,握在手里的一刹那感觉它们本能挣扎的膨胀力。其实,真正熟练的师傅,技艺纯熟,还没等到小鸡挣扎呢,已经有感觉了!没有挣扎力的小鸡,和手感温度偏低的小鸡,是弱雏,出了壳也是活不长久的。以此类推,同为禽类的家鸽,双雏在性别上也相应有硬软之分,有孩子的鸽友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同月龄的婴儿,男婴比女婴重,女婴抱起来手感更柔软,而男婴则相应有偏硬的感觉——性别差异有共性,从“人之初”阶段就已经显示。按照这样的道理,笔者在给雏鸽套环时,将两羽雏鸽放在手上轻轻把握,掂掂重量,试试硬软,为避免干扰,将眼睛闭上为宜,感觉更准一些。倘若两只雏鸽个头差不多,将手感偏硬的一羽认定为雄。倘若两羽雏鸽大小有差异,也还是将手感偏硬的那羽认定为雄。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摸索,感觉雏鸽雌雄辨别的准确率有明显提高。再者,若7——8天的雏鸽有一羽体形偏长,另一羽偏短偏圆,则身长的那羽为雄的可能性要大的多,可参照判断。
Ⅱ、陶质巢盆的使用:陶质巢盆包括江苏宜兴紫砂巢盆近年来开始流行。这些材质的巢盆和石膏巢盆有共同的优点,可长时间使用,隔潮干燥,不易生虫害,保温性能也较好。挑选时应注意能平稳放置不摇晃,没有裂纹即可。但陶质巢盆的一个主要缺点,是盆壁较光滑且呈圆弧型,有时容易造成雏鸽一侧肢体畸形,即一条腿往外撇,收不回来,成为肢残幼鸽而报废。陶盆配套使用的圆形毡垫能较好的避免和解决雏鸽肢体畸形问题。曾经有一羽雏鸽在套环前后,因陶盆中没有毡垫而出现肢残趋势,笔者将毡垫放置于陶盆中后,雏鸽的肢型逐渐得到纠正而痊愈。只是毡垫未待一窝幼鸽出巢,就因粪便污染和种鸽、幼鸽踩踏而变得惨不忍睹。陶质巢盆是耐用型消费品,配套的毡垫是一次性消费品,我们应多准备一些毡垫替换使用。幼鸽15到20天大,毡垫可撤掉不必再续。巢性强的种鸽和义鸽,产蛋前还是本能地要往盆中衔放树枝草棍絮窝。若树枝太硬且缝隙太大,能硌破鸽蛋并能戳伤出壳雏鸽,或使雏鸽出壳后掉落到树枝空隙中夭折。建议亲鸽双蛋产齐后,将巢盆中草棍、树枝撤下,保留毡垫令种鸽能顺利孵蛋即可,孵蛋期的种鸽绝对能使巢中保持干净。堆满树枝草棍的巢盆深度不够,冬季和早春晚秋气温低时,雏鸽爬出巢外回不去,易冻死在巢盆外的巢格角落中。观察和实践告诉我们,种鸽对巢格的位置记忆极为准确,对巢盆的形状和质地、颜色认识模糊,即使将巢盆更换,种鸽也没有“异议”,照孵照哺。曾经有种鸽将蛋产在巢格的木板上,给它追加一个巢盆,将蛋放在其中,种鸽会迅速接受这个巢盆,心满意足地伏在里面孵蛋。雏鸽出壳了,寒冷季节怕雏鸽居于陶土巢盆中不易保温,趁清扫卫生时将陶盆换成草巢,种鸽亦欣然接受。它们只关注巢格的准确位置,巢格是万万更换不得的。
Ⅲ、力戒潮湿:有雏鸽的巢盆中,要想方设法保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