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民谚,浓缩了中国四川民间早期训养放路鸽的成功经验;即使到今天,仍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中对鸽眼的研究颇多。鉴于很多人不明白此中的科学道理和真正含义,现就本人所知试解一、二,不敢保证绝对正确。
“无黄不翻山,无光不走路”
---鸽子飞行中习惯保持一个相对固定的高度,在山间飞行时,其实并不会翻山,而是在山沟里绕着山飞行。由于山涧即使晴天也常有云雾,一旦视觉有某些缺陷,会分不请哪是山,哪是云雾,如是就找不到绕出山的路。鸽子的眼中有黑、蓝、黄三种眼房水,眼房水有滤光的作用;当鸽眼中含黄水成分较高时,相当于在照相机镜头前加了一个黄色“滤色镜片”,能滤去山峦间薄雾、淡云对视觉的影响,看清山体的形状,找到山涧的缝隙飞出山去。缺黄的鸽眼,视觉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找不到山涧的缝隙,也就“翻”不了山。黑、蓝、黄三种眼房水中,最差的是蓝水,但在四川盆地放鸽,难度与平原相比大不了多少,用不了这么高的要求,眼中有没有“黄”就无所谓了。
对“无光不走路”有两种解释。其一:“光”是指由动物眼睛发出的冷光,鸽眼也会发出一定强度(较弱)的冷光。仔细观察任何一羽未出巢雏鸽的瞳孔深处,它们都会发出晶莹的蓝光,这就是鸽眼的冷光。幼鸽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会有一些变化;因色素多少、成分的差异,有些清晰度不够的鸽眼,冷光透出就不明显,成了俗称的“无光”眼。看不到冷光的鸽眼,说明视觉清晰度不够;在山区,放路是很难飞回来的。
其二:鸽眼的光亮感跟眼中黄水浓度的多少有很大关系,只有灌(含有)黄的鸽眼,才会有很好的光泽。所以,黄水在鸽眼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无黄没有光亮感,不适宜在山区放路,更“翻”不了山。另外,凡放过路的鸽子,鸽眼多少都会有些光亮感,以此也可以用来确定你所鉴赏的鸽子是否放过路。
“黄翻山,黑驾雾”
---“黄翻山”上边已经解释过,“黑驾雾”里的黑,是指的“牛眼”鸽。其实牛眼的眼房水中有蓝、黑、红(非牛眼鸽的眼房水是蓝、黑、黄)三种差别;牛眼中蓝水的最多,黑和红色的较少。由光的波长上已知,只有红色和黄色的光波才能穿透云雾。因此,这里的“黑驾雾”,实际是指牛眼中眼房水呈红色(实际是暗红色)的,才能破雾飞行。
“老要清,少要浑”
---这是对鸽子眼房水浓度选择时的要求;成鸽应清澈,幼鸽宜浑浊。幼鸽的眼房水如果看着很清澈的,长大时嫩水退去后,眼色就太浅了,起不到滤光和保护眼底的作用。所以,正常浓度幼鸽的眼房水看起来多少应该是有些浑浊的。
“一金一豆,飞起没够。一环套一环,环环分得清,要是缺一环,放路归巢难”
---“金”为黄眼,“豆”指牛眼;“一金一豆”是鸳鸯眼,一个脑袋上分别长着黄眼和牛眼的鸽子比较少见”(‘一砂一牛’的略多见,最罕见的是‘一金一砂’);在遗传上,黄眼为显性,牛眼为隐性,显、隐双置的鸽子,有超乎寻常的飞行能力可以理解。“一环套一环,环环分得清,要是缺一环,放路归巢难”这段的意思,是指鸽眼的面砂、底砂、眼志、内线扣等几个环要分界明显,边缘清楚,立体感强。这样的鸽眼视觉耐疲劳性好,血统遗传也好。
“红加乌,不得输”和“花砂花砂,十花九粑”
---眼睛的颜色可以反映血统来源和差别(如欧洲人与亚洲人虹膜的颜色就不同);鸽子眼砂色素红中有黑,意指杂交能出优势,比赛中不会输。可是眼砂太杂了也不好,“花砂”就形容眼砂色素杂乱无章,多种颜色互相渗透;这样的鸽子多数血统太杂,放路也不行。但这个概念只限杂杂交的范围,形成品系的“花砂”鸽眼,如欧洲有一个品系的眼睛颜色是红、黄、蓝三色的,那是固定了的眼色,不属于这个意思。
“金穿砂,银穿砂,只有当代能归家”
---“金”指鸡黄眼,“砂”指桃花眼,真正的桃花眼是红、白相间;如果全是白色,没有红色的,像白银一样的称为银砂,也有地方叫“瓷砂”。“金”眼配“砂”眼,所出头代可用,二代如果配合不好,就不能放路了。“银”砂本身眼房水浓度特淡,不容易择偶,也很难作出合格的鸽眼。
&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