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仍能准确地从中遴选出所要寻找的食物;当把种子食物加热或炒熟,即使是最喜欢的花生,鸽子也会弃之不理。原因是你人为地改变了种子食物内部的分子结构,对人的感官来讲并没有改变花生的外型,但对鸽子来讲,却因改变了种子内部结构而改变了自有的发光物质,也就是破坏了鸽眼对食物进行识别判断的标记。
对鸽眼的探索,我们可以涉及现象和原因两个不同的方面。如果前述鸟类的眼睛的特殊功能在鸽子也是同样的,就可以推论鸽子对食物和对所有其他物体的认知,都是依靠眼睛对不同物体自身特有的光感物质实现的。如此说来,鸽子凭什么能归巢,就和以前有了不同的解释。
关于鸽子归巢的多种学说中莫不与鸽眼相关。有推测认为鸽眼有独特的功能,甚至猜想到鸽眼可以发射和接收导航信号。而鸽眼的生理解剖,告诉人们其中并没有进行导航的物质。有的认为鸽子归巢是鸽子利用眼睛,判断放飞地与家之间在同一时间太阳位置不同进行定位导航,能分析出归巢方向。有的夸大鸽眼视力好到可以看见家直接飞回,忘记了地球是圆状星球,鸽子即使看得再远,最多可以看到地平线的距离。外出参加比赛,动辄几百上千,甚至几千公里,说鸽子靠眼睛直视看到家而能飞回老巢,简直不可恩议。有的把鸽子描绘成会利用太阳、时间和地球经纬度,自动地非常精确测量与计算来寻找归巢方向。疏不知时间、经纬度都是人为划定的概念,鸽子不可能理解,也不可能聪明到能进行精密计算。在鸽友眼里,鸽子的眼睛有着色度深浅、平面凹凸、眼砂粗细、瞳孔大小、收缩快慢等千差万别,根据个人喜好给鸽眼划定了好坏等级标准,但事实上什么样眼砂的鸽子都可以归巢甚至参加比赛获胜。还有"深入"钻研鸽眼的人,把鸽眼各个部位几乎无限分细,试图找出产生特殊功能的物质,然而分得越细并不表明越有道理,事实上至今也没有令大家都能认同的解释。所以,鸽子归巢之"本能说",最为广大鸽友接受。那么,"本能"又是什么呢?
无数事实证明,鸽子归巢确实与太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究竟是什么联系?当人们看到"有"太阳和"没有"太阳的时候,也就是说光强和光弱的时候,鸽子归巢的差异很大。甚至夜间没有太阳直射光线,有的鸽子却能回家。如前所述,鸟类也包括鸽子,对太阳光中可见光范围远远大于人类。从鸽眼的生理属性分析,只能是把周围物体的辨别映像传递给大脑,由大脑指挥下一步行动。阳光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物体上,存在着强烈的反射差别,离家越远这种差别越大,给鸽子信号越清晰、越容易判断。也就是说,鸽子可能是按照地面物体对阳光的反射时自身产生出的光感差别进行判断方向,向着最熟悉的地方飞行而寻找归巢的。比赛放飞实践告诉我们,阳光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鸽子的定向与归巢。当人们认为天上没有太阳的时候,实际上是人肉眼目视不到,其实哪怕是阴天还是黑夜,太阳的光线依然存在,虽然相对比较弱,但鸽子仍然可以进行辨别。光线强容易辨别,光线弱不容易辨别,足以解释为什么阴暗天气归巢率低和飞行速度慢的原因。
大自然是造物主。同一动物物种,生活在光线强的地方的眼睛色度浅,生活在光线弱的地方的眼睛色度必然深。即使鸽子就是通过接收地面物体对太阳光反射生成的自身光感差别进行判断返航的,个体鸽眼的能力也不会完全一样,可以分为适应强光和适应弱光的两种。从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经验,当自然光线强,浅色眼的鸽子必然占优势,表现在阳光天候飞行速度较快。随着鸽眼色度加深,因对光反射依赖性较小,接收光线的能力比较强,借助哪怕相对较弱的光线反射,就能辨准方向,所以更适合阴暗天候和长时间飞行。所以可以解释,对光线强度依赖程度的不同,也是造成长距离赛鸽和短距离赛鸽之间区别的重要因素。
扑朔迷离的鸽眼学说,有人笃信不移,有人嗤之以鼻,见仁见智。笔者认为,对鸽眼的研究,不应否定前人的辛苦,也不应停止,应继续积极探索,在鸽子身上毕竟有很多不被人知的东西。鸽眼,正是我们一道目前还一时解不开的谜。在所有的探讨都是假说没有答案证实之前,换个角度看鸽眼,有助于跳出窠臼,回归本然,重新给鸽眼定位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