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眼理论从奥斯曼<眼志论)始,就一直被争论不休。到今天,鸽友中分化成截然不同的认识。认同的把鸽眼奉为识鸽真谛:执不同意见的则认为"鸽子只要有一双眼睛就足够了"。孰是孰非莫衷一是。
鸽子是万千种鸟类中非常独特的一种,它的眼睛必然有与其物种相适应的独特作用。以前,鸽友谈论鸽眼,或从人类的眼睛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能力为出发点推论鸽眼的作用,或从生理解剖希望找到鸽眼中的特殊物质破解鸽眼之谜。当这些都无助的时候,所有鸽眼的学说都成为了臆断和假说。
这里人们忽略了,鸽子的眼睛工作的机理是不是与人类相同?研究鸽眼切人的角度是否准确?所以有必要换个角度看鸽眼。
众所周知,鸽眼不属于复眼类。目前还没有发现复眼鸟类的报道。复眼对移动物体的反应非常灵敏,对静止物"视而不见"。鸽眼不属于夜视类。夜视鸟类在夜间飞行和抓捕食物,鸽子不行。鸽子不属于食肉鸟类,鸽眼也不同于肉食鸟类眼。一般认为食肉鸟类视力要好于素食鸟类,其实各自的眼睛只能与生存要求相一致,因为取食对象不同,各自的眼睛对不同物体的敏感程度必然不同,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
眼睛的生理属性是用来观察事物的。但鸽眼与人眼有区别,主要差别在于:
l、可见光范围的大小
自然界的光源主要来自太阳。根据科学家研究,太阳发射出的光的波长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日光通过大气层后能量下降,一部分光被反射、折射、散射,一部分被灰尘、水滴等吸收。所以当日光达到地面时,其中99%是红外线和可见光,有1%的紫外线。其中可见光是指人类肉眼可见的光线,但有些光线人类不可见并不代表鸽子也不可见。例如有文章介绍鸽于可以直视太阳,可以在白天看到星星,可以在异常天候观察到如太阳黑子爆炸、r射线、地震光等,这些人都做不到,鸽子却能做得到。说明鸽子的眼睛和人类眼睛的工作机理有着明显的差别,鸽子对可见光的范围明显大于人类的可见光范围。
2、分辨率的高低
科学实验表明,鸟类眼睛对物体、景象的分辨率远远高于人类。也就是说,当人类观察到物体在连续运动时候的图像,鸽子分辨能力看到的是成若于个一篇一篇互相并不连接的独立的画面。比如天空中的飞翔物,人还不能判明是什么的时候,鸽子早已经能"定睛"看出是天敌还是一般同类。由于分辨率高,鸽子对物体外部三维形状感观和对光的感知比较强烈。对具体的某一移动物品或静止物品,视觉分辨能力就比人类高得多。
3、视力距离远近
与分辨宰相联系,分辨串高,视力必然好,视力距离又与能见度紧密相连。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所能看清楚目标轮廓的最大水平距离。目标物的能见度,与大气透明度和目标物同背景的高度对比有关。当天气晴朗,天气透明度良好时,能见度就高:反之,当空气浑浊,特别是有雾、霾、烟、风沙及降水时,能见度就差。在大气透明度不变的条件下,如果目标物同背景的亮度对比较大,则能见度较远;相反,则能见度较近。人类目视距离是有限的,观察目标越小,目视力距离越近,医院里用的<视力测试表)就是最好的比照物。有报道说鸟类在空中飞翔,可以看到4-5千米以外的地面小食物目标。鸽子属于鸟类中视力极佳的种类之一,视力距离究竟有多远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比人类远得多。
4、静止目视角度差别
由于鸽子的眼睛生理位置在头部的两侧,既使头部不扭动,除头部后面很小的盲区外,两眼可视几乎接近360度。目视角度大大广于人类。
以上差别中,最重要的是对可见光的差别。有科学研究证明,鸟类眼睛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和判断,与人类根本不是一个机理。鸟类对食物的感知,是在外光的作用下,靠对食物本身散射出来的不同的荧光物质进行发现和辨别的;夜视鸟类在抓捕食物时是利用目标对象的身体和排泄物热能产生的红外光图像进行的。鸽子是不是这样呢1鸽友都有这样的观察,鸽子的视觉敏锐,嗅觉和味觉比较低。但鸽子对饲料的识别也和其他鸟类异曲同工,即使把种子食物与其他相同外型的杂物混合在一起投下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