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鸽系。在种鸽稳定的遗传能力方面严格把关,来提升自身群体的水平,三年、五年甚至更长远地去发挥,从而真正做到“一朝引种,数代发挥”。
另外,对被选择鸽系的外在体型特征、适应赛程、入赏年龄。入赏分速、比赛水准等指标,则必须依靠鸽友平日经验的积累和掌握的具体数据来作出判断,读出正确的结论。
接下来,另一个重点是,作为需要引种的鸽友必须对被选对象鸽系的“入赏概率”作出严格的考量,因为就任何一羽参赛鸽而言,参赛次数越多,入赏概率越高,而对任何鸽舍而言,参赛羽数和获胜概率是成正比的。
在国外,“参赛数年,名落孙山,一朝夺冠,名扬四海”的大铭鸽不在少数,如果把此类种鸽作育下代,投入当今国内幼鸽特比环赛事,想必相距甚远,入赏获胜的可能性毫无把握。又比如:在比利时,有些聪明的鸽友,他们三、五人形成团队,在包括“巴塞罗那” 等一些重大赛事中全面出击,一次投入二、三百羽甚至更多的赛鸽来拼抢国际冠军和国家赛冠军,然后进行大肆宣传来达到倾销盈利的目的,这种作法,从规则上来讲无可厚非,但就过程而言,就算这二、三百羽参赛鸽中却有百分百的超级鸽,但鸽主本身肯定没有能力来预判和选择它们,否则也没有必要如此兴师动众,更何况这二、三百羽参赛鸽来自一个更为庞大的“原始团队”。
因此,作为鸽友切不能被表象所迷惑,盲目推崇“冠军主义”,必须关注整体、综合考量,看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鸽舍面积、羽数、财力和精力)是无法承受这样庞大的投入的。“鸽海战术“不可取。
还有一种现象也值得关注,当今国际鸽坛的一些人士针对“幼鸽奖金赛事火爆“的现状,每年大量作出幼鸽,数量有数百羽之巨,四处参赛,”报喜不报忧“,一旦有所斩获,广告铺天盖地。尽管参赛费用远远超出奖金回馈,但只把损失全作广告费用,一笔带过,使引种鸽友误入歧途,作出错误选择。
就目前国内鸽坛现状而言,鸽友每年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种类繁多的特比环,一年中重大奖金赛事又多集中于此。普通鸽友无论财力、物力、人力都无法兼顾如此众多赛事,只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限地作出赛鸽参与比赛。因此在种鸽的质量,特别是入赏概率方面一定要严格把关,在客观条件有限的基础上做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第三点想谈的也是对鸽友引种成败影响最直接的鸽系“适应性”。任何一位鸽友,包括养鸽大师,他所参赛地区的气候地形,赛制都有各自的局限性,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发挥,入赏都产生于一个特定的外部环境,一旦他们的种鸽被来自不同地区的鸽友所选择,这时外部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等都将发生变化,因此,鸽系对外部的适应能力受到考验。有些品系,它可以发挥如初,为新主人摘金夺银。而另一些则无所作为,成绩一落千丈。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鸽友可以参考该鸽系先前已输出种鸽在不同地区的发挥状况,同时在引种之后,尽量用“同系”直接作出子代参赛,不到万不得已,切莫用两路鸽主都属陌生的新鸽系进行交配参赛。因为这样的结果,谁是谁非,谁对谁错,鸽主无法说出其所以然,使自己进退两难,所以只有使用“同系”种鸽来作出幼鸽参赛所获得的结果才能对该系作出一个全面、准确的结论。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对方为自己作出幼鸽投入比赛,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试种。多年前,自己正是运用了这样的作育方式从多路鸽系中筛选出了“贝克詹森”和“桑杰士”作为鸽舍主血,并成功投入比赛。希望这一点为广大鸽友有所借鉴。
种鸽适应性也体现在和其他品种系鸽的杂交育种方面。“万能的金钥匙”是每一位鸽友的梦寐以求。詹森兄弟的杰作造就了总多当今鸽界炙手可热的“鸽坛霸主”但并非每个鸽友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得帮助。当鸽友获得一路新种鸽的同时,最想了解的就是该鸽系能否被自己原有的鸽系所接纳,从而提升赛绩。这时,鸽友应该把自身鸽舍最优秀的种鸽同新入种鸽进行交配,对照、比较他们子代的发挥情况,来作为引种成败的衡量标准,这才不失为上选之策。
最后想说的可能也是大部分鸽友所忽略的,那就是鸽系对不同鸽主的适应性。在鸽友中我们经常的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某某的鸽子在自己的鸽棚里确实飞得好,可是一旦到别人手上就‘不灵光’了,连归巢都成了问题。
“就这一现象,在同品系的前提下,我们假设鸽主的诚心没有任何问题,并排除一切客观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