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告诉我们,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变异的原因,揭示其内在规律性的科学。遗传学是生物育种的理论基础,也是信鸽育种的理论基础。生物体既有遗传特性,也有变异特性。遗传与变异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两个侧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遗传中产生变异,而发生的变异又可以遗传下去,直到更适应的变异所代替。生物就是这样通过遗传,保证亲代的特性在后代得到巩固和稳定,使生物具有相对的稳定,又通过变异产生一些新的特征特性,经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又遗传下去。生物就是在这种遗传和变异的矛盾中不断进化的。信鸽的品种也是这样,通过变异——选育——遗传变异——选育——遗传的方式,不断地从原有的品种中选育出新的变异类型,而变异类型又能将优良的变异性状遗传下去,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新品种。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生物的进化,已有32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物由于遗传和变异,不断得到进化和发展,在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1日的物种不断消亡,新的物种不断产生,形成今日如此繁多的动物植物种类。从进化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说,变异是绝对的,遗传是相对的,没有变异就没有进化。生物的进化过程,就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不断地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发展的。由此可见,遗传与变异的矛盾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遗传的变异又是选择的基础。遗传、变异、选择则是生物进化和选育新品种的三个基本因系。
人们掌握了生物的遗传、变异、选择的三要素后,再来研究育种的目标,就有信鸽育种的理论依据了。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育种目标。从育种目标来分析,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主要是达到高产稳产,早熟、抗病、抗虫、优质等目标;培养畜、禽优良品种,主要达到高产优质、粗饲、抗病等目标,培育信鸽<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信鸽,实质是单程竞翔鸽)优良品种主要是达到归巢率高,分速高,复放稳定等目标。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分析,一羽信鸽在比赛中能从一千公里、二千公里归巢,并名列前茅,而且超过了父母等祖代鸽的赛绩,这实质上是遗传的变异,也可以说是相对稳定的变异。什么是遗传的变异呢?变异,包括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两个方面。根据传统的流行的观点,一般认为种鸽型眼志可以留种,赛鸽型眼志不能留种(其实这是探讨课题,不宜过早下结论)。这一观点结合遗传学分析研究,即种鸽型眼志可以遗传,赛鸽型眼志不可以遗传。联系远程或超远程归巢鸽来判断,即这些鸽中,如果是种鸽型眼志的,就是可以遗传的变异,可以留种;这些鸽中,如果是赛鸽型眼志的,就是不可以遗传的变异,不能留种。事实胜于雄辩,从无数资料统计表明,我国各协会会员中远程和超远程归巢的鸽中,既有种鸽型眼志,也有赛鸽型眼志。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以将那些从远程和超远程归巢的、又有种鸽型眼志的优秀鸽选作种鸽呢?笔者不同意远程和超远程鸽不能留作种用的观点。同时,笔者不否认远程和超远程归巢鸽的遗传有两种可能性。一是遗传的变异,一是不遗传的变异。基于上述论点,我们用人工的方法,把那些远程和超远程归巢的,所谓有种鸽眼志的,具有遗传的变异(优良的特征特性)的鸽子,让它的优良性状再遗传下去,从而获得优良的新品种。
为了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信鸽优良品种,有的同志大胆提出取用赛绩鸽之间交配的育种方法,不仅符合遗传科学原理,拓开了一条新途径,拨开了千千万万信鸽爱好者“非用优良血统鸽不可的”迷雾,而且符合中国的国情。我国现有鸽会会员30多万人,据有关资料反映,至今我国只有46名养鸽家具有成品系的信鸽种鸽。笔者斗胆的估计一个数字,就算现在有300个信鸽优良品种,也只有总会员数的千分之一,他们怎么能供得上需求呢?况且据笔者所知,真正有完整记录,不仅原种纯正,而且又经这几十代严格隔离(一对种鸽一间,不偷奸杂种)繁育的优良种鸽为数甚少。有的原种纯正,但繁育条件有限,以致成了杂杂交;有的原种本身就不纯正,虽经过几十代、几十年的奋斗,也是自欺欺人,不能被鸽界公认。现今我国鸽会会员鸽棚中,用赛绩鸽做开家种鸽的比例很大,其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会员不仅买不起海外的优良种鸽,而且还有不少会员连买本国的优良种鸽也非轻而易举。
根据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动30万会员,大家动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要墨守陈规,不要“一言堂”,这样可望闯出更多的新路子来,为中国的信鸽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