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不少养鸽者都持有一个观点,他们一般不采用十年以上的老鸽繁殖后代,认为老鸽子体质弱,生命力不强,不可能将其优秀基因全部遗传给下一代。育出的鸽子只能做种鸽但参赛却是不理想。我也是这个观点的持有人之—。
俗话说:“破茧出好蛾”、“老蚌生明珠”,比喻老年得贤子,苏轼《虎儿》诗:“旧闻老蚌生明珠,未省老兔生于菟”。笔者仅以一例鲜为人知的故事告诫读者,看起来似乎与本文无关,其实意在让读者和笔者达成共识,也是笔者的初衷,一切有生命力的群体和能够繁衍后代的东西,理性都是相通的。
1995年中央电视台做过一个专题报道:湖北省仙桃市有一位105岁的老翁,他在83岁时,生下了一个女儿,当时他的老伴已经76岁了,由于这种新闻实属罕见,中央电视台接到消息后带着好奇的心理走访了老寿星的家乡,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见到了这位老寿星,老夫妇都健在,精神很好,步履轻盈,生活能够自理。记者和摄制组赶到田间,见到了他们的女儿,姑娘22岁了,身体十分健壮,体重八十多公斤,各方面和平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家里家外的活都由她一个人承担,而且干起活来干净利索,能抵上一个小伙子,人们都惊叹不已。人亦如此,何况养鸽。
我看过世界著名赛鸽家比利时人裘利·加列滋关于老鸽育种价值的观点,非常赞同。一举改变了我原来的看法,在养鸽者的棚中老鸽子之所以能够保留下来,大部分是因为它们曾经飞出优异的成绩或其后代有出色的表现,加列滋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赛鸽家,也是杰出的育种家,他走遍世界各地,也写出了许多优秀的理论专著,被翔坛所注目。七十年代赛鸽在南非已非常盛行了,比利时人尤为重视,他们将优秀的赛鸽引进到南非,也常常从南非买回发挥很优秀的鸽子,在鸽子品系交流中,加列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验证,他认为老鸽子可以繁殖后代,不适合育幼,他说:有些养鸽者认为,不该从老鸽子那里要幼鸽来养,缺乏活力,到目前为止,我找刁;出任何科学上的理论来支持这一论点,依我个人意见,我倒认为只要一只雄鸽能受精,只要一只母鸽能产下健康的蛋,由此而产生的幼鸽都可以训练成为杰出的鸽子。如果有人有兴趣,他一定可以写出一本书,用冠军鸽来证明,这些冠军鸽的父母都是十岁或十岁以上的老鸽子,也许来一个老少配很有用,依我看这并不重要。你必须记住:不要让老鸽子育幼,因为老鸽子往往奶水不足,无法供应幼鸽足够的奶,因此用老鸽抚养鸽子通常缺乏活力,老鸽子在育幼方面也稍欠灵活,需要人从旁协助。因此,生父母为老夫妇的话,另找一对年轻夫妇做为养父母是较理想的方法。
1998年我用一只九岁龄雄鸽同一只—十二岁龄的雌鸽交配后产下一只小雄鸽,当然也是用保姆鸽代替喂养,在它一岁半时,我放飞千公里,它和其他鸽子没有什么区别,也照样能归巢,并且两次飞过千公里,其中一次得过十二名的好成绩。它在归巢后体质上并没有看出多大的疲倦,仍然追逐配偶、精力不减。
综上所述,一切有生命力和繁衍的群体,是否能够遗传到优秀的基因并不在于老或幼,在理论和观点上认可的东西并不一定全正确,在未得到最后的结论时,我还是要说,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