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遗传作为一个名词,运用到赛鸽运动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内容和现实的意义,涉及到遗传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赛鸽的定向遗传是父母代在竞翔活动中,全面启动导航系统,建立定向条件反射活动返回巢地的结果。然后通过遗传信息把已经熟悉的定向导航的方位认知图形,传递给下一代。后代鸽在竞翔活动中,凭借遗传信息获得的方位认知图形,再现父母代的竞翔能力,其竞翔返巢的速度和竞翔的距离达到或者超过父母代。经过多代定向培育和个体的选择,在定向遗传的基础之上,选择那些适合不同竞翔距离的神经活动类型的赛鸽(如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或超长距离)繁育下一代。目前我国一些赛鸽运动比较发达地区的竞翔速度明显提高,超远距离竞翔超过了两千公里空距以上、并且形成了庞大群体归巢的优势。本文依据动物定向遗传特性,结合神经活动类型的遗传特点,探索赛鸽的定向遗传对竞翔速度和距离的影响,为赛鸽的选育、后代鸽的繁育及赛鸽的竞翔,提供理论参考,供广大爱好者学习。
一、赛鸽定向遗传的实验研究
首先我们必须借鉴一项有关动物定向遗传的实验研究来说明。“经典的迷宫试验”,是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们通过训练大鼠学习走迷宫,探索动物“定向遗传”特性。研究人员在已经设置好的“迷宫”中,训练大鼠学习走迷宫,并且选择那些走得快的大鼠相互交配育种,再选择那些走得慢的大鼠相互交配育种,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结果选择走得快的大鼠到了第七代时,走得更快。而选择走得慢的大鼠到了第七代时,走得更慢。由此研究人员认为,大鼠学习走迷宫的能力是可以遗传的。但是研究人员把第七代走得快和走得慢的大鼠组,放入另外一种重新设置的“迷宫”进行实验,由于新“迷宫”内的设置方位变化,走得快的大鼠与走得慢的大鼠,在学习走新“迷宫”时的速度,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研究人员得出这样的结论:走得快的大鼠能够把已经熟悉的“迷宫”方位认知图形,通过遗传信息密码,传递给下一代。研究人员为了进一步证明动物的定向遗传特性,选择长途迁移的候鸟作为实验对象。他们给在当地出生的幼鸟套上足环,当候鸟群准备长途迁移的季节临近时,研究人员把套足环的幼鸟都留下来,不让幼鸟跟随成年父母迁移。当所有的候鸟都离开当地一段时间之后,再将这些幼鸟放出。结果到了第二年,这些曾经被截留后放出的幼鸟,跟随成年父母鸟又回到它们的出生地。由此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被截留的幼鸟凭借父母传递下来的遗传基因,沿着长途迁移的方位认知路线,返回到迁移地.
事实上,赛鸽的定向遗传特性在竞翔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来。我国赛鸽运动比较发达的地区,经过种鸽引进和多代定向培育,选择适合本赛线竞翔的优胜鸽相互交配育种,或者将经过本赛线多代选育,在竞翔活动中已经形成稳定赛绩的优胜鸽与国内外优良赛鸽相互交配育种,再经过后代鸽的实践检验,挑选那些返巢速度更快,竞翔距离更远的赛鸽作为基础种鸽。这样一代一代的选择培育,这些地区中短距离的赛鸽竞翔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不发达地区。而竞翔两千公里空距时,形成庞大的返巢群体。赛鸽受定向遗传的影响,许许多多在当地引种并繁育后代的爱好者,参加本赛线竞翔的赛鸽(赛鸽本身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很容易达到或者超过父母代的竞翔成绩。但是,那些从发达地区引进优秀赛鸽的爱好者,都期望子一代鸽的竞翔成绩能够达到或接近父母代的水平,忽视了赛鸽定向遗传的特性,子代鸽的竞翔速度,特别是竞翔距离未能达到或接近父母代的水平时,都责怪引进的种鸽质量有问题。最终的结果可能导致把那些有前途的子代鸽都丢失在更远距离的竞翔途中。因此,从“经典的迷宫实验”和赛鸽定向遗传特性,爱好者应当十分重视那些在本赛线取得优异赛绩的鸽子,它们是赛鸽定向遗传的基础。我们曾经研究了许多资料表明,那些引进的国内外优良品种的赛鸽,与当地继承了定向遗传的赛鸽杂交之后,再经过多代选育和实践检验,在本赛线竞翔成功的概率明显提高,既能有效提高赛鸽的竞翔距离,也能促进归巢速度的提高。
二、赛鸽定向遗传的
神经生理基础
赛鸽的定向遗传是它们在放飞训练的竞翔活动中,对于确定正确的返巢方向的潜在能力。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赛鸽的神经活动特性组合的神经活动类型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它们在竞翔活动中的定向条件反射形成速度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赛鸽受神经活动类型和定向遗传的共同影响,有的赛鸽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