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的智力与体质从根源上讲决定于品种和遗传基因,后天的饲养管理也占有一定的份额,幼鸽成长出棚之后,体质、智力的开发就要在家飞和短训中完成。鸽子脱离双亲后,始于自习飞翔,在获得回归,飞翔感念的基础上,它们在天空锻炼身体,识别与承受自然界风霜雨雪加快了新陈代谢,提升了机体的承受力,学会了躲避天敌,增强了生殖繁育生存的能力。家飞只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常规体力锻炼和健身运动,方圆也不会超过10公里,这与今后参加几百公里,千公里比赛,从环境与体能消耗,确定飞行方向,野外生存能力等更高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还要有第二个锻炼鸽子能力提高项目——短程训放。这是已实施很久的老生常谈,但在认识上也不完全一致。有的鸽友讲:“我以前短训三次参加比赛,成绩平平,失鸽较多,后来不经短训,直接参赛成绩反而好”。也有的朋友认为:“我的鸽子在赛前要多次训放,参加短、中距有奖赛,成绩就很好,短训是不能少的。”二个不相同的说法反映出鸽友中文化底蕴的差异。再深入了解,又发觉参加高额奖金赛的鸽友普遍重视短训,而把养鸽作为休闲消遣的鸽友则较少或不作短训,可见强调一下短训的重要性是很有必要的。
一.短中的作用有三:
1.短训能训练幼鸽熟悉环境,增强辨别方向能力。鸽子有着按磁场与太阳的方位确定回归的生理机能,但幼鸽在智力尚未发育健全之前辨向能力是微弱的,带幼鸽外出作短距训放对开发他们的智力很有帮助。我曾做过一次试验,将二只出壳50天的鸽子带到距棚5公里的龙潭寺放出,结果一只第二中午飞回,另一只3天才回归。过后在出生80天时到同一地点训放,不到一小时就双双归巢。说明鸽子的年龄与智力是同步增长的。短训,特别是单只放飞不象家飞可随大流,他们在陌生的地方各自起飞,必须用自己的头脑来确定回归方向,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这种强制作的独立行为可使幼鸽熟悉环境,积累经验。短训的放飞地应选择比赛回归的路线,可养成鸽子一出笼就直奔目的的习惯,这对比赛时能迅速归巢有着现实的意义,但也要适当穿插,至二次不同方向处放飞,使幼鸽扩大视野。
2.短训是强制赛鸽持续飞行的手段。将鸽子一次次带到几十公里,百余公里放飞是锻炼鸽子体质的有效办法。鸽子比赛时必定会遇到体力超常规消耗,短训是预演。这项操练课目能较快提高赛鸽的身体素质。他与运动员为战胜对手,平时必须不间断地训练,赛前一定要安排高强度集训是一个道理。如果第一类短训属技巧训练的话,那么高强度训练是体能锻炼。因为肌肉组织只有经受过强刺激的练习才能粗壮有力,比赛时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2001年10月我在上海访问杨林彪先生,他今年包揽了上海市560公里放飞5万多羽比赛的前4名,鸽子发挥超群、非常难得。我用5个多小时看完了他全棚鸽子,感到他在选种、养育管理和短训方面很有特色,是下了苦功夫的,能取得好成绩实是情理之中,拿短训来说,在参加市级比赛前他的鸽子在100公里处已自训了10次。给我举的例子也很生动,他说:“二个同为6岁儿童,一个在通常家庭中生活,另一个送到少林寺去习武,6年之后,同龄二个孩子比武较量,谁胜谁负不是一目了然吗!很可能10个未受过训练的孩子也打不过一个少林小子,你说对吗?”他又说:“我的鸽子参加500公里比赛,当他们完成400公里赛程后,接下来100公里别人的鸽子已是强弩之末,而经过10次训练的鸽子正是飞行中得心应手的距离,飞得快一点应是合乎情理的。”久经锻炼的体力在关键时刻发挥潜力就妙在此处。这是强有力的超越思路,超越的投入的结果。短训不是杨林彪的“专利”。在短训在他投入的财力和以持久的毅力证明了有计划的重复短训是克敌制胜的一个“法宝”。
3.短训是发现好鸽,淘汰劣鸽的有效方法。养鸽人凭籍经验,审视自己鸽子的体质,体形,翼、灵每性、眼砂亮度、砂粒结构等条件后,一般能确定鸽的优劣,但还不能确保要参赛的鸽子都具有竞争能力。俗话说:“天上考验最真实。”有的看起来很像样,比赛时却是“绣花枕头一包草”。通过短训发现一些次次飞得快,到的早,另一些比较笨拙,低能的鸽子没有归巢而淘汰出局。这就有利于鸽主在制订正式比赛计划和今后种鸽配对方面提供参考依据。丢掉低能鸽还可给你节省参赛费用。
二.短训的时间与距离
现在有条件的鸽友,经常带鸽子去短训已成定规。短训在体力不下降时次数多一些为好,掌握的“度”是鸽子体能恢复状况。目前多数鸽友采用的手段是每次赛季来临前的30-40天内每隔7天左右训练一次,共进行3-6次短训。赛前短训可称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