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的各种病的传染,是在一定条件下,信鸽的肌体与侵入肌体内的病源微生物相互斗争所表现的过程。如信鸽肌体内病源微生物与信鸽肌体相互斗争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病源微生物在信鸽肌体内暂时处于无害寄生时,信鸽就已成为带毒或带菌者。由于信鸽肌体抵抗力强,侵入信鸽肌体的病源微生物虽在信鸽肌体内繁殖,暂时不显现某种病的临床症状,此时只是呈隐性传染。如信鸽肌体内病源微生物繁殖力强,信鸽的肌体抵抗力弱,而信鸽又表现一定的某种病的临床症状时,信鸽就成了显性传染者,或显性的传染病者,此时,这类病鸽就具有一定的传播病源的能力。
凡是由病源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传染性病样表现的信鸽,即成为信鸽的传染性疾病。
信鸽的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各种条件都有着直接关系。信鸽肌体内不受某种病源微生物侵入和侵袭,信鸽的某种传染病就不会发生。而且侵入信鸽肌体内的病源微生物没有很强的毒力利治病的值数,信鸽的肌体就不会以某种传染病的病样表现出来。
信鸽的肌体健康状况的好坏与某种传染病的侵袭、发生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信鸽肌体强壮,抗病能力强,某种病源微生物就难以侵入信鸽的肌体,信鸽就不会发生某种传染病。
信鸽所处的饲养环境条件和发生某种传染病也有着直接关系。信鸽常年处于卫生、清洁、干燥和舒适的良好饲养环境里,就等于增强了信鸽肌体对各种病源微生物的防御能力,降低了各种病源微生物对信鸽肌体的致病作用,也可减少某种病源微生物对信鸽的肌体接触性传染和侵入的机会,也是有利的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性病源微生物的一个条件。
信鸽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具有不相同的病状。
信鸽的传染病的潜伏期。由病源微生物侵入信鸽肌体到某种传染病发生的初期病症的出现,称为潜伏期。信鸽的不同的传染病其潜伏期时间的长短也不相同。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短,慢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则较长。
信鸽的传染病的前驱期。信鸽的传染病在前驱期内即出现某种预兆和病症的表现。如病鸽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松乱,不愿飞行等典型病症前的病状。
信鸽的传染病的明显期。病鸽在某种传染病的明显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典型病症已开始出现,某种传染病的特有症状也易被人们观察到,已呈现特征性的病状。
病鸽的转归期。病鸽的转归期是某种传染病由发生到发展的最后时期。如果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某种传染病的病症就会逐渐消失,病鸽的肌体就会很快恢复健壮正常。相反则将以死亡而告终。
由于信鸽的各种传染病的病类型的不断出现,根据各病类型可分为四种类型。
最急性型。病鸽的病程很短,有的病鸽往往不表现任何明显的病状就突然死亡。如信鸽的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出血性败血病。
急性型。病鸽的病程较短,能表现出明显的某种病的临床病症和症状。如信鸽的副伤寒沙门氏菌病、急性坏死性大肠杆菌病。
亚急性型。病鸽的病程较长,病症也比较典型,病鸽的症状也很明显。如信鸽的传染性的支气管炎、鸽痘、霉菌性中毒。
慢性型。病鸽的病程发生和发展缓慢,病症出现不明显和病状也不典型,这也是容易误诊的病型。如信鸽的肠炎、白痢、副伤寒。
由于各种病源微生物不断地增殖和繁殖,各种传染病的传播和媒介有增无减。被某种传染病病源微生物污染的水、土壤、空气和信鸽的食物,都能引起信鸽的某种传染病。不但病症明显的病鸽能排出大量带病毒或带病菌的病源微生物,而且那些没有临床病状表现的带毒或带菌的病鸽也能不断地排出某种病源微生物,都是危险的传染源。因此,在信鸽的饲养过程中严防传染源,采取各种措施对信鸽卫生管理,极为重要。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