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在经受过各种不快的感受时,是否存在特定品行为表现?如果这种行为迹象存在的话,那么这一行为表现就有价值,有必要了解行为背后的真正含义。
2.5.1行为与生理应激
动物应激时的适应性反应涉及生理及形态的变化,还涉及激素的变化和神经系统的变化,当然也有行为的参与。例如当遇到某种从未经历或从未预料到的情况时,大多数的动物不会无动于衷。如果出现的情况是危险征兆时,动物最初会表现得惊慌失措,进而会表现逃跑、恐吓或明显的威胁等行为。这时,体内的生理变化表现为心跳加快、肾上腺素升高;外部表现为出汗、背毛竖立、排尿及排粪等。如果这些初级反应无法使动物摆脱危险处境时,动物就进入到全应急反应过程中的最后阶段,即消耗阶段。在这阶段中,动物的行为变得极为多变,而正常的行为节律完全失调。这并不是说在应激条件下动物行为的可变性与生理变化毫无关系,而是强调应该单独确认应激下的行为反应,并考虑这一反应与品种类型的关系。
由于伴随着生理反应,动物在应激的最初阶段中的行为表现至少对动物本身有利。以争斗行为为例,争斗对个体是有利的,通过争斗,动物可以获得食物、配偶、宽敞的领地等;同样,对新剌激所表现的恐怖也是动物重要的适应现象。
2.5.2不伴随生理应激现象的行为
不必通过观察生理应激就能发现动物是否痛苦,行为本身就能提供证据。极度的恐惧和沮丧是不愉快的,并且会导致动物的痛苦,特别是这种情况的长期持续更是如此。一个饥饿的动物通常会走向食物并将其吞食。如果用玻璃罩盖住食物,令动物可见而不可食时,动物会处于一种行为受挫(沮丧)的状态。如果 在食物边再放一个好争斗的个体,那么,这个饥饿的个体往往处于矛盾状态:既想靠近,又想逃跑。
当动物强烈地想要表达某一行为,以满足其欲望(如饥饿),而环境'情恰缺乏 引发这一行为类型的关键剌激(如食物)时,此时的动物往往会通过表现可真空活动“借以缓解其内在的欲望。公猪被关养在没有雌性同伴的圈栏里;往往把食槽当作交配的替代物。同样,集约化条件下的笼养母鸡在沙子并不存在的情况下,也常常表现完整的沙浴行为。另一种情况是,当动物处于矛盾冲突状态时,会表现行为的替代现象了。处于这种状态的动物首先跑向冲突源,然后又离开。例如:雄性红原鸡处于矛盾冲突状态时,既有表现企图攻击对方之意,同时还将注意力放在啄食地面上的东西。这种冲突状态是欲望及恐惧交织的结果。马瑟门训练猫通过按二下开关后获取食物,猫对此十分满意。一段时间以后,改变了装置,使猫无法再通过按压开关得到食物,这时,猫会按压它视野内的—切物体,包括盘子及其他猫,并表现得极为烦躁。另一个试验是同时训练猫和犬按压开关取食,然后再改变装置,使按压后出来的不是食物,而是突然冒出的一股气体。那么,动物则表现为既想按压开关,又想回避,个别在接近开关时表现得小心翼翼。
虽然行为受挫说明了动物的不愉快感,但这种不愉快感,可能对生存及繁衍后代有帮助。因为行为受挫能使动物对有害的剌激产生较深刻或永久记忆,以便今后成功地躲避危险。矛盾行为也具有生物学意义。如将要发生争斗的双方,对手的力量越接近,矛盾行为持续的时间就越长,这会有助于正确地判断对手的实力,以免两败俱伤的危险。同样,替代活动似乎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再举前面的例子:雄鸡在争斗过程中的啄地行为,虽与争斗毫无关系,但会使其显得更好斗,有利于在争斗中取胜。因此,像行为受挫、行为矛盾及替代行为等都是动物在应付环境变化过程中的一种适应现象。就适应而言,这些行为的发生对动物个体是积极的、有利的。但这种有利性是相对的,因为这种行为既带来利益,同时还有可能伴随着痛苦。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恐惧:行为受挫或行为矛盾都是痛苦的,但如果这种状态是连续的且强度较大,那么可能说明动物在遭受痛苦。
异常行为与痛苦
异常行为是指那些适应失调或因身体损害而导致的行为现象。不属于物种或品种规范行为之列的行为成分,但这类行为却与动物的精神状态有关。提到 “异常,我们就会想到痛苦,因为异常的本身就有不快的内涵。
某种异常行为能够导致身体的严重损伤或死亡,这种行为如果发生,可以看成是痛苦的标志。绝大多数的研究者认为,不是所有的异常行为都意味着痛苦。甚至有的异常行为会给动物带来喜悦。动物园里的非洲
黑猩猩常常向观赏人群投掷粪便或向人群吐口水以此取乐;狮子也常向观看的人群撒尿以自娱。还有一些行为可以断定也是异常表现,但尚无法肯定动物这时的精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