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头鹅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鹅种之一,10周龄公鹅体重达6~7千克,母鹅体重达5.5~6.5千克。狮头鹅在广东省澄海区已有200多年的饲养历史,经过长期的提纯选育,已形成独特的澄海狮头鹅种群。现将狮头鹅的规模化饲养方法介绍如下。
(一)狮头鹅的生长习性与饲料特点:雏鹅生长迅速,饲料转化效率高,4周龄公雏平均体重2.0~2.5千克,料肉比(1.5~1.6)∶1;母雏平均体重1.8~2.2千克,料肉比(1.55~1.65)∶1。育雏期应提供全面足够的营养供给,使雏鹅迅速生长。小鹅5~8周龄消化器官开始发达,消化道容积日渐增大,粗纤维利用率高,可适当增加青饲料的比例,促进消化道容积增大,培养鹅的粗饲性,为后期的肥育打好基础,同时降低饲料成本。随着日龄增大,料肉比也相应降低。当全身羽毛长齐,肉鹅的脂肪沉积到一定程度,就应适时上市。如果继续饲养,鹅的食欲将稍微下降,并转入第二次换羽,长膘严重放缓,产肉效益降低。
雏鹅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弱,对环境适应性差,应加强育雏期的保温调湿工作。温度太低,鹅的抗病力降低,易受寒感冒,消耗的能量大,对生长不利。温度太高,鹅会开始串动、“出汗”、喝水,一旦遇冷又易着凉。小鹅喜睡,喜挤群堆积,易受惊,因此应使用防护栏(竹栅)将鹅舍分隔成面积约10米2的小格单元,防止鹅只因大量堆积而发生压死或窒息死亡。从小鹅阶段开始,鹅就喜欢游水,游水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食欲、加速羽毛发育,对生长发育极为有益,因此应为鹅只下水游泳提供合适场所。狮头鹅易于建立简单的条件反射,合群性强,适于规模饲养。
(二)鹅的饲料与营养:鹅的精料指配合饲料;青料即是青绿饲料,主要包括黑麦草、玉米草、柱花草等;粗饲料主要是稻谷壳。
(三)鹅舍的搭建和设备安装:鹅舍一般应建在地势高、平坦或稍有坡度的地方,排水要良好;附近应有清洁的沟渠或池塘等水源,方便鹅游水。鹅舍一般分为育雏舍、育成(小、中鹅)舍和运动场。如条件许可,可将运动场延伸至水面。
1.育雏舍的建设。规模饲养,一般采用网上育雏法,即在育雏舍内搭建网床进行育雏。育雏舍采用一般密闭禽舍,大小视饲养规模而定,以利于保温、通风、防漏、防鼠害。网床可以建成单层,也可建成品字形双层结构。网床用角铁焊成网架,用1.7厘米×1.7厘米的铁丝网铺设。网床高约40厘米~50厘米,宽120厘米,长度按饲养规模而定,但应用铁丝网分隔成150厘米为一长度单元,减少雏鹅堆积挤压,便于饲养管理。网床离地40厘米~50厘米,各个网床间可单独搬动,方便日常操作。网床下面铺设略为倾斜的水泥地板,利于清洁卫生。
育雏保温一般采用红外线灯或炭火。可在网床间拼接处距网面50厘米上方挂红外线灯,灯顶装伞形灯罩,或在网床一侧通道安设炭灶。这样设置热源可让雏鹅感到冷时靠近热源,感到热时远离热源。安设炭灶应同时安装烟囱,以利燃烧产出的废气能及时排出舍外。
每个网床可放1~2个自动饮水器,1~2个精料槽。7日龄内的雏鹅可在网床上铺织塑料布,利于雏鹅喂食。
2.育成舍的建设。采用开放式的简易禽舍,一般与运动场相连。禽舍建筑面积视饲养规模而定(参照饲养密度而定),但须用60厘米高的竹栅将鹅舍横向隔成约10平方米的小隔,减少鹅只随处跑动或发生挤压。鹅舍建成水泥地面。
运动场可部分用遮光网遮光或种树,利于防暑降温。料槽安放的数量与位置以鹅群同时进食不发生拥挤为度
(四)育雏管理
1.温度与湿度。进雏前应将育雏舍升温至30℃,第1周育雏温度为30~32℃,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降至20℃左右进行常温管理。为保持雏鹅有平稳的温度,可用麻袋围在网床四周或顶部进行保温;也可将麻袋铺在网面,供鹅休息,但注意要勤换垫料,以防受潮。雏鹅体内水分随呼吸而大量散发,腹中剩余蛋黄吸收不良,饮水过多又易下痢,因此湿度应保持在60%~70%。10日龄后体重增加,呼吸和排粪量也增多,育雏舍内易潮湿,湿度应控制在55%~60%。当鹅叫声拉长,挤在一起,表示温度太低;当鹅叫声杂乱,仰头串动,表示温度过高。最适的温度状态是鹅只在网床上均匀分布休息。测温时温度计应与网面同一水平面。温湿度的调节一般通过产热源及开闭门窗来实现。
2.饲养密度。15日龄内15~20只/平方米网面,15~30日龄10只/平方米网面。
3.饮水与采食。雏鹅饮水采用自由饮水。第1次饮水应在雏鹅上网后半小时,人工逐只加以辅助。通常在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促进鹅体新陈代谢。上网后6小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