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艾琳.佩珀伯格和她的亚历克斯——一只能熟练运用许多名词、动词和数字的鹦鹉。
撰文 克里斯廷.朔尔蒂泽克(Christine Scholtyssek)
电话铃响了。男主人匆匆走进房间,拿起话筒:“喂”。可是,电话还在继续响着——铃声其实来自他的
宠物鹦鹉。主人在挂断电话时,狠狠地瞪了鹦鹉一眼,嘴里嘟哝着“又被耍了”,怒气冲冲地离开了房间。
这种场景,常在卡通片和喜剧片中出现,以鹦鹉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普通声音和人类嗓音这个令人着迷的本领为基础。然而,一些长期研究鹦鹉的认知科学家确信,鹦鹉及其他一些鸟类的本领远不止于此。根据专家的说法,这些鸟儿不仅能听懂我们说什么,并作出明智的反应,甚至还能理解一些较复杂的概念,如“相同或不同”,以及一个物体被出示后又藏起来,这个物体仍然存在——或永久存在。这说明:鹦鹉和其他一些鸟类,尽管大脑结构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在某些方面可能与
黑猩猩和海豚一样聪明。
不只是模仿
几十年来,生物学家一直认为,只有本能才能控制鹦鹉的行为。这种观点得到了鸟类大脑特征的支持,因为从表面上看,鸟类的大脑似乎比哺乳动物的大脑要简单得多。而鹦鹉说话的天赋则被解释为纯粹的模仿,也就是说,它们根本就不理解自己说的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eversity)、现在在美国布朗戴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工作的艾琳·佩珀伯格(Irene Pepperberg),就开始了一系列长期实验,一直持续到今天。她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确定这些鹦鹉的智力水平。结果令人吃惊。
首先,佩珀伯格必须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她怎样才能评估这些长着羽毛的实验对象?它们模仿人类嗓音的能力似乎给出了答案。人类的发音的确与鹦鹉间的那一套发音不同,但鹦鹉也许能有意识地使用人类的发音与人交流。
人类学语和鸟类学唱有许多共同之处。两者都是从幼儿或幼雏模仿年长者开始的,都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佩珀伯格对迪特马尔·托特(Dietmar Todt)发明的训练方法——榜样与对手法(Model/Rival Technique)——进行了改造,能够反映人类和鸟类的学习行为。一般可以这样安排训练:两位训练者面对面地坐在鹦鹉面前的一张小桌旁。桌子上有各种不同的物品。第一个人拿起一件物品,展示给另一个人看,并问她:“这是什么?”第二个人回答:“球,那是一个球。”然后,第一个人就开始表扬第二个人,并把球递给她作为奖励。但是,有时第二个人会故意答错,例如,她会说:“那是一个衣夹。”第一个人就会责骂她,并让这个物品从她的视野中消失几分钟。
同时,鹦鹉也会受到询问,训练者根据回答的结果给予表扬或责骂。它如果答对了,就可以和这件物品玩一会。在这个训练方案中,第二位训练者既是鹦鹉的模仿对象,又是它吸引第一位训练者注意力的对手。这只鹦鹉一旦学会几个单词,有时就能接替第二位训练者教其他鹦鹉学习。通过30年的学习,佩珀伯格的第一个实验对象——一只名叫亚历克斯(Alex)的灰鹦鹉——已经掌握了非常丰富的词汇,并且学习势头依然强劲(某些品种的鹦鹉可以活到60岁)。亚历克斯认识了50种物品、7种颜色、5种形状、7种材料、6个数字,甚至还有几个动词。
知道“不同”的含义
然而,容易理解的词汇本身并不能证明鹦鹉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只能证明它非凡的记忆力。鹦鹉是否理解自己在说什么才更重要。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佩珀伯格以亚历克斯和其他3只已经在实验室学会说话的灰鹦鹉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无数次实验。迄今,从实验中收集到的结果已经清楚地表明:这些鹦鹉能够理解单词的含义,并表现出了较高的认知能力。
像“这是什么”这种标准问题,佩珀伯格的鹦鹉无一例外,均能作出准确的反应。另一方面,亚历克斯和它的同伴还能理解颜色、形状和材料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