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面,这样的机会只有经历过野外摄影的人才知道有多么难得,而一实一虚,一远一近,一大一小,画面的处理颇有味道。作者文立兵入门拍鸟的时间也不长。
一只
绿翅短脚鹎勾着脖子在
水龙头上饮水;一群反嘴鹬在渔船附近翻飞舞动;在一间民房的墙洞里,是一只大杜鹃的幼鸟,衔来虫子喂食的是它的“养母”
赭红尾鸲……这一类图片,都表现着鸟儿与人类的相处,台湾朋友很欣赏大陆作者的眼光。
两岸摄友一同度过的日子,都有很多收获。在婺源,台湾朋友看到和拍摄到许多台湾少见的鸟种,非常兴奋。婺源的明星鸟种——白腿小隼,黑白两色的搭配十分滑稽可爱,被台湾朋友誉为“熊猫鸟”。鸳鸯在台湾很难见到,婺源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鸳鸯越冬地,还有一些常年留在婺源,让台湾朋友饱了眼福。台湾的蓝
鹊黑头顶、蓝肚皮,而大陆的
蓝鹊头顶有白色,肚皮也是白色,但它们一样的长长尾羽,一样的红红大嘴,“亲戚”就是这样相像……再来婺源,再来大陆,成了台湾朋友最常说的一句话。
谈起与台湾朋友的接触,大陆摄友很感慨:年纪已经70多岁的几位台湾老先生,仍旧背着几十公斤的器材奔走乡间,追寻美丽鸟儿;陈加盛先生曾为拍鸟而坠崖重伤,现在跛着脚还要扛着沉重的相机、脚架去野外,这种精神,已经不是“爱好”所能解释。
至于拍摄经验,对大陆作者的启发只举一例:钱斌立竿见影地在婺源学习范先生的“鸟儿向我飞”,更实践了台湾朋友的经验,不过多依赖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注重抓拍的瞬间,找到了感觉。看他拍下的金腰燕也在向我们飞来!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