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钟秋):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15日在华盛顿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表了在中国甘肃新发现的“甘肃鸟”(Gansus yumenensis)化石标本,进一步证明现代鸟类可能起源于水生环境的说法。美国专家评价这一发现的重要性时说,这些发现将帮助填补鸟类家族树的空缺。
一百多年来,各国学术界在鸟类起源的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是因为早期鸟类化石材料太少,除了屈指可数的“始祖鸟”化石之外,其他地区又没有重要的早期鸟类化石发现。2004年,中国甘肃的昌马地区发现了多个“甘肃鸟”化石标本,大部分都没有压碎,其中有些样品保存极为完好,就连羽毛甚至足部的蹼也能在碳化了的残骸中分辨出来。
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研究员尤海鲁说,这些“甘肃鸟”标本完好,将帮助科学界理解早期鸟类的模样。
“我们都想知道现代鸟类的共同祖先在哪儿。在发现‘甘肃鸟’之前,跟现生鸟类的共同祖先关系最近的鸟类是在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我们现在的发现就把这个时间提早了上千万年。另外,我们发现的标本也很好,除了头骨以外,其他标本都非常好,还包括软组织,我们可以从早期鸟类的解剖上、结构上和生活环境上都获得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早期鸟类到底是怎么样的。”
为大家所熟知的“始祖鸟”化石发现于100多年前,既有鸟类的特征,也有爬行动物的特征,但并不会飞行,只是从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过渡类型,称之为“鸟的始祖”似乎更恰当一些。鸟类的直接祖先至今仍无法确定。
在对“甘肃鸟”化石进行分析后,科学家们指出,“甘肃鸟”与现代鸟类有着很多共同特征,包括羽毛、骨骼、脚蹼。“甘肃鸟”足部的细节表明,这种鸟可能是靠足部推进的一种潜水鸟,颇似现代的鸭子、鹳、潜鸟,不过它们的潜水能力可能不及它们现代的同类。
科学界认为,鸟类起源后有两大类,一个是反鸟类,另一个是今鸟类。反鸟类在白垩纪末期与恐龙一起灭绝了,没有留下后代;而今鸟类最终向现代鸟类发展。一同参与该项目研究的美国犹他南方州立学院(Dixie State College of Utah)研究员哈里斯(Jerald Harris)表示,“甘肃鸟”是今鸟类中已知的最古老的一种,研究价值很大。
“第一,‘甘肃鸟’将帮助我们填补理解鸟类进化过程中的空缺。之前,在中国辽宁发现了带毛恐龙化石,这是1.2亿年前的,也有8000万年前的鸟类化石,‘甘肃鸟’大约生活在1.15亿年前,在1.2亿年和8000万年之间。第二,‘甘肃鸟’与现代鸟类的特征极其相似,离进化成现代鸟类也不远了。”
“甘肃鸟”化石被发现的地点昌马离玉门不远。1983年,这里首次发现了一个保存了一侧不完整的后肢的古鸟类化石,后被命名为“甘肃鸟”。但20多年来,很少有人再去昌马做研究。直到2002年,尤海鲁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前往昌马,在当地农民甚至孩子的帮助下,在工作的第7天就发现了一个“甘肃鸟”翅膀的化石。2004年,尤海鲁与美国研究人员哈里斯和拉马纳(Matthew Lamanna)又去昌马工作了半年,发现了将近50只鸟类化石。
拉马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学术界对1.25亿年前的陆地生态系统有了较多了解,但对这之后的情况了解还很不够,因此,化石丰富的昌马遗址非常重要,它也许不仅代表鸟类进化的下一章,而且还代表许多其他类型生物进化的下一个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