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灰鹦鹉传说系列
关于灰鹦这种敏感而聪明的伴鸟有着众多的传奇故事。其中很多是基于人云亦云的假设之上,而这些人云亦云并非事实。常见对灰鹦的认识例如:灰鹦呆头呆脑,灰鹦需要更多的钙,灰鹦啄羽,灰鹦只认一个主人,灰鹦害羞的很等等。这些距离真理都相差很远。
传说I:呆头呆脑的灰鹦
野外的灰鹦是一种优美的鸟儿。优雅是灰鹦内在的品性,在我们提供的眷养环境下也不曾消失。如果发现一只“傻乎乎”的灰鹦,我坚信肯定是饲主给造成的结果。在灰鹦宝宝学会飞行之前就将翅膀咔嚓了是导致灰鹦呆头呆脑的主要原因。鸟儿优雅的潜质的发挥就是因为被剥夺学会飞行能力而深深地影响了。
学会熟练的飞行和系统的断奶是鸟儿生活两个重要的历程。允许灰鹦宝宝开发飞行技能并获益终生。学飞行同时鸟儿也在锻炼身体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一只呆头呆脑的灰鹦就是被主人强行剥夺了与生俱来的权利的结果!
自信、优雅和协调都是允许灰鹦开发熟练飞行技能的自然倾向的良好结果。害怕、不安全感和傻乎乎反过来又深深影响小鸟儿,慢慢长大后会缺乏和人融洽生活的自我需求意识。对自我能力的自信和信仰不但对鸟儿有益,同时也对人有益。
导致灰鹦呆头呆脑的第二个主要原因就是不正确的剪羽。尽管鸟儿已经学会飞行了,但是过分的和不正确的剪羽还是会令其失去自信。鸟儿控制身体能力丧失直接导致害怕和不安全感。如果过度剪羽,鸟儿将失去浮力很容易跌落地面,伤害身体。长长的飞羽用来提供浮力和动力。正确的剪羽才能保持浮力和动力。剪羽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室内保证安全,有助避免逃离。次羽对身体控制有帮助,绝对不能修剪。粗糙的修剪导致笨拙的降落,无法转弯,在降落地面时候失去平衡和控制能力。如果修剪在《关于非洲灰鹦鹉的剪羽》(http://www.bird8000.com/dispbbs.asp?boardID=41&ID=2186&page=1 )有详细描述。
错误的趾甲修剪也会造成灰鹦呆头呆脑的感觉。灰鹦的脚趾根据他们的体量结构来说是相对小的很。和其他体型类似的鹦鹉来比较,灰鹦的脚相对小些,脚趾更加纤细些。过度的趾甲修剪会妨碍他们的稳定、平衡和栖立。灰鹦的趾甲比别的品种鹦鹉来得稍微长些。检测灰鹦的趾甲长度是否合适,一个方法就是将鸟儿放在一个平整的表面。趾甲端头落在平面的时候,脚趾下的肉垫没有被抬起。
根据以上的指引,你就会拥有一只优雅、自信、平安的鸟儿了。
传说II:灰鹦是啄羽狂
好像啄羽症在灰鹦中很普遍,因为他们比其他类型鹦鹉更需要精心呵护。诸如一些包括环境、笼子、饮食、起居、沐浴、约束、训练、娱乐等能产生内在的不和谐和焦虑。灰鹦这种伴鸟对“逆来”不能“顺受”。有什么事情令其不顺心了,他们就会通过啄羽来表达不舒服或焦灼。
灰鹦比其他种类鹦鹉自我和自信建立方面更需要得到帮助。他们得通过鼓励才能探索和表达他们的好奇心。需要锻炼他们面对变化、移动、颜色和种类等来让他们不必害怕东西。一个好的饲主会让宝宝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新主人要继续这种锻炼。
如果啄羽是习惯行为,那就需要求助医疗了。第一步就是带着鸟儿看医生。一定要确保该医生有治疗鸟儿的经验和知识。带项圈以及皮肤表面药物治疗等都是最后的选择,而不是第一步。
生理上的羽毛咀嚼或者啄啃大概起因是:花生仁、种子或者坚果(壳内物)受到毒枝菌素、低血钙、一些细菌/病毒/真菌等的感染;对防腐剂或者人造色素的过敏反应;重金属中毒;内外寄生虫;与换毛或者少沐浴有关的皮肤干燥搔痒等。
一些心理上的原因,诸如:和鸟儿最喜欢的人缺乏互动,笼外的时间缩短,缺乏有兴趣的/新的/可啃咬的玩具,笼子太小,隔绝,压力,缺少休眠和不安全。
如果原因是心理因素造成,于是可以改变环境,将笼子安置在更受保护的地方,增加鸟儿出笼和和鸟儿互动时间,购买新的玩具(不要绳子类和布娃娃类的),将鸟儿置于家中最繁忙的地带(可以是你经常所在区域),将笼子靠墙或者一个角处,令鸟儿有安全感。笼子摆放的位置可以让鸟儿有更宽的视野,可以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