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尾鹦鹉也叫玄凤、高冠鹦鹉等。原产于澳大利亚等地。
鸡尾鹦鹉体长约23~25cm。嘴短、阔,前端具钩。头具淡黄色的冠羽。脸颊具橘黄色的圆形块斑,翅膀上的覆羽白色。尾羽深灰色,中央尾羽特长。虹膜褐色。嘴深灰色。腿、脚灰色。雄鸟脸颊斑的颜色深,雌鸟脸颊斑的颜色稍暗淡。雌鸟尾羽下侧具黑色横斑。
人工饲养的鸡尾鹦鹉有灰色、花色和白色3个品种。
1.灰色鸡尾鹦鹉全身体羽为青灰色,头具淡黄色冠羽,嘴黑灰色,头顶、前额、下颌至喉部均为淡黄色,脸颊具橘黄色圆形块斑,上体、胸、腹为青灰色,两翼外侧覆羽为白色(也有的背部及翅膀上具白色块斑),尾羽为黑灰色,中央尾羽特长。跗跖、脚为黑灰色。
2.花色鸡尾鹦鹉体羽为青灰色,全身具黄色斑块。其他似灰色鸡尾鹦鹉。
3.白色鸡尾鹦鹉全身体羽为白色,头具淡黄色羽冠,嘴为象牙白色。头部、脸颊、下颌至上喉部均为淡黄色,脸颊具橘黄色圆形块斑。跗跖、脚为肉粉色。
野生的鸡尾鹦鹉栖息于草原、树林及农田中。喜小集群活动。食物主要为植物果实种子,兼食植物嫩芽。繁殖期为8—12月。筑巢于树洞或岩洞中。每窝产卵4—7枚。卵呈白色。孵化主要以雌鸟为主,孵化期为18—20天。由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鸡尾鹦鹉体格健壮,抗病力强,耐粗饲料,较容易饲养和繁殖,在一般饲养条件下很少发生死亡现象。但要注意不要断食、断水,饲料不要太单一。作为观赏鸟或驯鸟也可用鹦鹉架饲养。由于它善于攀缘,喜欢啃咬木质,鸡尾鹦鹉的饲养应使用金属笼,每对鸡尾鹦鹉的繁殖笼大小为长60cm、宽45cm、高40cm,栖杠宜选用硬木或硬树枝,直径2cm左右。食水用具应结实、稳妥,,防止被咬坏或蹬翻。巢箱可用五合板制成封闭式的巢箱,大小为长30cm、宽20cm、高16cm,中间最好加一块5cm高的隔板,巢箱正面开一个6—7cm的出入孔,内垫锯末。沙盘最好用铁皮托盘。水罐每天或隔大清洗1次,更换清洁饮水。青菜每天或隔天喂1次。沙盘每周清理1~2次,食罐、水罐及用具应每月消毒1次。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较大,要注意调节室温,预防疾病的发生。冬季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不低于16℃。夏季温度较高,一般在30℃以上时应加强通风。饲料主要有谷子、黍子、稗子、稻谷、麻籽、葵花籽、鸡蛋小米、油菜或其他青菜等。1·粒料搭配比例谷子40%,黍子20%,稻于10%,麻籽20%,葵花子10%,把几种饲料混合均匀即可。2·鸡蛋小米在配鸡蛋小米时,应在每1千克小米中加2克食盐和4~6克多种维生素、钙粉和微量元素。幼鸟的性成熟期为8个月左右,此时即可参加繁殖。鸡尾鹦鹉一年四季均繁殖,但夏季天气最热的7~8月份,也是鹦鹉换羽的季节,应把窝巢拿掉停止繁殖。如果不把窝巢拿掉,鹦鹉会继续繁殖,由于天气闷热,孵化的蛋虽说发育得很好,但出雏率很低,会有相当部分的雏鸟憋死在蛋壳内,并使鹦鹉的换羽期推迟。这样反而不如让鹦鹉停止繁殖,待恢复体力换羽后,再挂窝巢进行繁殖,保持较高的出雏率,以提高经济效益。鸡尾鹦鹉全年可繁殖3~4窝,初产的鸟每窝可产3~4枚蛋,以后一般多为4~6枚,蛋呈白色,隔天产1枚蛋,在产第三枚蛋后,雌鸟开始孵化。等雏鸟能吃食后可分笼饲养,这时雌鸟又开始下蛋繁殖了。在种鸟繁殖、孵化期间应注意环境的安定,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不要移动鸟笼,尽量不去翻动鸟巢,以免惊动亲鸟后弃巢,影响孵化和育雏。小鸟出壳后要注意室温和食、水的充足,在繁殖期应补充无机盐饲料和微量元素。冬季繁殖鸟的室温应保持在20℃以上,相对湿度45%~50%,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鸡尾鹦鹉平均寿命18年左右,最长可活20多年。鸡尾鹦鹉繁殖高峰期可达5~6年左右,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