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赛鸽的运动生涯中,每一个活动动作都是靠肌肉收缩完成的,赛鸽身体上最大的两块肌肉是胸大肌和胸小肌,这两块肌肉构成了赛鸽的胸脯,正是由于这两块肌肉的收缩,赛鸽才能飞翔。肌肉收缩时,产生力量的大小与肌肉的横切面成正比。此外肌肉另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血液循环,血液在水泵一样的心脏推动下流贯全身,给各个细胞送去营养和能量,然后接受代谢的细胞,变成静脉血返回到心脏。当把这些血液送回到心脏时,需要全身肌肉的力量。因此肌肉又称为“第二心脏”。体内的血液循环是由心脏和肌肉共同工作来完成的,因此增加赛鸽的肌肉量是非常重要的。
维持赛鸽基本活动只有很少量的肌肉纤维束参加工作,而大部分肌肉纤维束则处在“休息状态”,这些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当然也是大部分关闭的。当我们在观察一羽赛鸽肌肉状态的时候,那些不经常活动的种鸽或者是没有经过训放赛鸽它们的肌肉往往是松弛没有弹力的,这是因为处在基本活动中的赛鸽在单位体积的肌肉里,只有极少数的毛细血管开放,而大部分的毛细血管处在休眠状态,只有当赛鸽进入训放状态,随着运动量的加大,赛鸽肌体中沉睡的大多数毛细血管开始被逐渐唤醒,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大大增加,给肌肉送来更多的血液和营养。长期坚持下去,肌纤维就会变粗,整个骨骼肌就会变得粗壮,收缩有力。我们每一位鸽友在观察赛鸽训放状态的时候,察看赛鸽胸肌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胸肌光泽红润富有弹性,就充分说明了毛细血管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血液循环旺盛,肌体营养充分,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巅峰状态,此时参赛必定有很好的发挥。
增加赛鸽的肌肉量要从幼鸽抓起,有关资料介绍,赛鸽的年龄越小,肌肉对激烈的运动刺激越明显,激烈的运动能增强肌肉量。幼鸽阶段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期,赛鸽体形态基本上是由赛鸽的骨骼和肌肉生长、发展状况而决定的。幼鸽的早期训放,能加速血液循环,增加对骨骼和肌肉的血液供应,使骨骼和肌肉获得比平时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由于肌肉的活动,使肌纤维变粗、肌肉体积增大,肌肉工作能力及耐力都相应提高。幼鸽的早期训放,为提高智力、造骨过程和肌肉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幼鸽肌体形态朝着有利于竞翔的完美方向发展。对于成年赛鸽而言,坚持不懈地训放是保持赛鸽肌肉强壮的重要方法,如果经常缺乏必要的运动量,就会导致肌肉的萎缩,继而影响赛鸽的飞行能力下降。因此,赛鸽的训放是维持肌肉的量和肌肉强度所必需的,只有持续的训练才能引发肌肉对外加压力的适应,进而引起肌肉增大以及肌肉强度增加,提高飞翔的耐力,以适应赛场上激烈的竞争。
赛鸽肌肉的增长是通过恢复阶段完成的。肌肉的恢复与增长有一定的周期,在一个周期结束后再继续安排训放,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虽然训放是增长肌肉量的重要手段,但是没有足够的养分供给就不能增加肌肉量,如果两次训放之间肌肉没有得到充分的恢复,没有得到营养的补充,肌肉不但不会增长,反而会僵化,影响进一步的训放。也就是说,肌肉真正的增长是发生在鸽舍之中,而不是在蓝天之上。 蛋白质是构成肌肉的主要成份之一,蛋白质合成速率增加,才能长出更多肌肉。如果能在蛋白质合成速率增加的时刻,适时由饲料中提供蛋白质,以供给胺基酸,作为体内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加上饲料中蛋白质本身就有刺激体内蛋白质合成的效果,两者相辅相成,能够对饲料中的蛋白质做最有效的利用,并且使体内蛋白质合成达到最好的成效。
训放强度决定着肌肉恢复的时间,一般性的训放在50公里以内,大多数的赛鸽在营养充分和其它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一天之内就能恢复。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每次训放的距离不是越长效果越好,训放距离的长短也要因鸽而异,在同等强度训放下,不同的年龄、体质、营养状况等都会影响肌肉的恢复。 恢复过程是贯穿在整个身体及其所有系统中,而不是局限于某个肌肉组织。因此,为了让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吸收营养,在一百公里、二百公里的训放之后,有时需要适当休息,使赛鸽在精神上得到放松,在生理上得到舒畅。如何掌握赛鸽的训放强度,就需要鸽友们自己苦练内功了,每一次的训放过后,赛鸽的主人都要亲自到鸽舍之中,观察每一羽参加训放赛鸽的精神状态,对每一羽赛鸽做出正确的判断,若发现赛鸽精神状态不佳、粪便不成形、羽毛蓬松说明训放过量,此时,应当及时调整训放计划,不能强行训放。趁着运动后迅速补充蛋白质,可以利用这段体内蛋白质快速合成的时间,得到最大的增加肌肉的效果。在混合饲料中,增加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粮,并保证赛鸽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一份营养平衡的混合饲料是训放最好的物质保证。促进肌肉恢复的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