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月至五月是信鸽公棚最忙碌的日子。各公棚的管理者们都在极力宣传,争取能收到更多的赛鸽,这对他们来说又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商机。而信鸽爱好者们也在“挑兵选将”,同时审视着各公棚的综合条件。无疑,那丰厚的奖金则是对他们最大的诱惑。可是,有一位鸽友参加了多年公棚赛后在他的日记中这样感叹道:“每年参赛,屡屡败!因何故?问鸽,鸽不知!”他的意思是,多年的失败却找不出原因,可又不知去问谁。而他的鸽子都是很不错的鸽子,都是一些名血统鸽的后代,而且,此人在其他竞赛中有着不俗的表现,可偏偏在公棚赛中,他的鸽子不是名落孙山,就是不知去向。这使他对公棚赛失去了信心,同时他也想找出失败的原因。笔者认为,这不是个别的现象,几年来公棚赛确实存在着令人费解的问题,尤其是低分速、低归巢率叫鸽友们十分不满,这应该引起我们信鸽界上下人士们的关注。
公棚赛在我国只有近10年的发展历史。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各地信鸽公棚如雨后春笋。这说明我们的信鸽事业在蓬勃地发展,也给广大信鸽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赛鸽天地,这也是我国的信鸽竞技运动走向多元化的开始。但任何一件新生事物都有一个从小到大,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信鸽公棚赛也是如此。要想使我们的信鸽事业能够健康地发展,我们必须看到其中的不足。
公棚赛有着自己特定的优越条件,首先就是铭鸽云集。在公棚统一饲养,统一训放的情况下,应该有利于飞出好成绩和有很高的归巢率。因为,鸽子本身就是群居物种。虽然它们整体活动的习性,影响着它们个体返巢的速度,可其中又有个别恋巢性强,体质超群,习惯于领翔的鸽子,也会在一定的情况下脱离整体,疾翅返巢,这样它们又带动了整体,在整体里面又有某方面较弱的信鸽在整体的带动下而返巢的。所以公棚赛的信鸽归巢率应高于鸽会组织的信鸽竞赛的归巢率。然而,公棚赛的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从各种信鸽刊物和鸽友们反馈的信息得知。北京十几家公棚,决赛时大部分的归巢率都不足40%,甚至还有不足20%的。归巢率远远低于鸽会的比赛。那么,为什么公棚赛的归巢率不如其他竞赛高呢?
对这个问题,笔者曾问一个管理公棚的朋友,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我,却反问:“你知道外地一些农民捕捉到信鸽后怎样区分它们是公棚的信鸽,还是家养的信鸽吗?”我说:“不知道!”他告诉我,农民会抓把花生或豌豆往地上一撒,爱吃的一定是家养的信鸽,不认食的定是公棚的赛鸽。我一听,不禁黯然,又恍然大悟。凡是信鸽爱好者都会晓得食补对赛鸽的重要性,这里无需多述。笔者自95年北京第一家公棚开张以来, 每年也都要送几羽去打比赛。从公棚取回来的鸽子,在体格上确实不如我棚中的鸽子壮实。我想,公棚赛的成绩不好,与信鸽体质差,耐久力差,有一定的关系吧!
当然,信鸽成绩与归巢率是多方面原因决定的,不单单是饲料单一,除了客观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公棚管理方面的漏洞。对此,许多鸽友们对公棚赛有不少的意见和看法。但由于公棚的信鸽管理工作缺少透明度,使大家又无从谈起。还好,中国鸽协也在关注着公棚的发展,并要求各省市鸽协加强管理。北京鸽会在2002年6月20日就下发了关于加强公棚、俱乐部管理的通知。通知对公棚、俱乐部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五条要求。这个通知的下达,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比如要求中第4条规定:“各公棚、俱乐部、必须放足空距里程。比赛前3-5天申请市鸽会派裁判员监放。不申请派裁判员监放的成绩,市鸽会不予承认,一切后果自负。”在过去的公棚信鸽管理中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北京某公棚在2001年赛季中,为确保500公里决赛时的赛鸽数量,在300公里预赛时就在不足300公里处提前放飞。这事情,是参赛鸽主亲自开车跟踪后发现的;这种违规行为,违背了我们信鸽竞赛精神,是在弄虚做假,欺上瞒下。
由于公棚对信鸽的管理是封闭型的管理,外界人士很难接触到实际,所以建全监督机制,应是管理好公棚工作的主要措施。笔者认为,要在三个方面加强对公棚的监督工作。
1、要加强各级鸽会对公棚各项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这个问题,是行业协会对业内单位的具体指导,要有一个全面的量化标准,如,卫生标准,饲料标准、疾病预防标准、幼鸽成活率标准、训放标准、各赛段的归巢率标准,等等。对达不到标准的公棚,鸽会应当责令限期整改,严重的(如因公棚本身管理方面的问题,造成幼鸽存活率过低,归巢率过低等)应当联合工商部门责令其停业整顿。这样才能促进各公棚对信鸽的管理工作,我们信鸽爱好者们也敢放心的去打公棚赛。
2、要加强参赛鸽友对公棚管理工作的监督。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