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言片语疫苗注射
正常情况下,冬季是注射预防疫苗的季节,使用这种疫苗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我们的赛鸽感染细菌和病毒。我们应该注意,这些疫苗都具有专门性,即它们只针对相应的疾病起作用,如副黏病毒疫苗只能预防与这种病毒有关疾病,其他细菌和病毒疫苗也是这样。
疫苗在赛鸽机体内产生特定预防性反应,这种反应只在未受感染的机体内产生,预防机理主要是产生抗体。通过实验室的检测,我们能够预测出疫苗起到的预防作用的大小。赛鸽的状态对于成功地注射疫苗很关键。为了保证疫苗产生最佳预防反应,赛鸽首先要绝对健康,休息充分,这是为什么冬天是注射疫苗的最佳季节,这个时候赛鸽不会经历育种和比赛的疲劳。如果这一时期不方便注射,育雏期也可以。第二,赛鸽必须没有感染大量的寄生虫。当注射第一针副黏病毒疫苗(在后脖颈的皮肤下)后,接下来的一周里,我们发现许多鸽舍的鸽子皮下流脓。调查表明这些鸽舍都遭受潜伏的毛滴虫的威胁,经常情况下,这种炎症和一些小的细菌感染有关系,如葡萄状球菌(经常会造成“血羽”和其他“黑斑点”)。疫苗造成的局部的感染导致局部脓肿,最严重的就是头上出现肿块。在皮下开一个小口,进行挤压,几周以后就会消失。从比赛的角度看,感染毛滴虫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因此,接种疫苗之前,减少寄生虫的感染很重要。最后一点,“健康携带者”所引起的问题。很多鸽子携带某种细菌,但没有任何症状表现,或者是有症状表现,但是没有被察觉,或者被鸽友误认为其他情况。一些疾病有初步的症状表现后,如出现腹泻,鸽友可能会认为“我的鸽子在野外吃了脏东西了”,而此时整个鸽舍已经携带了副黏病毒。再或者,一羽10天大的雏鸽死在巢中,这时鸽友经常认为是亲鸽导致雏鸽死于寒冷的,等等。有时,这是副伤寒的初期症状。
给某一病毒的健康携带者注射相应的疫苗时,你会发现有非常剧烈的反应,副伤寒疫苗尤其如此,而且副伤寒病毒的健康携带者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对尸体解剖后的鸽子或幼鸽的器官进行细菌培养基分析表明,至少5%的鸽舍受到感染,在这些鸽舍注射疫苗几天之后,出现了剧烈的反应,甚至出现了几例死亡的情况或者其他严重的症状表现,如无法站立,翅膀受损或者是腹泻,通常人们会把责任归咎于疫苗,实际上这与疫苗无关。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有两种技术,一种比较符合逻辑,对许多副伤寒沙门氏菌疑似感染鸽进行化验检查;另一个过程比较盲目,通过在饮水中加入合适的抗体给鸽子接种疫苗。注意氯霉素(现在已经被禁止使用)起不了作用,因为消化后半个小时以内就会被机体排泄出来。这种治疗需要持续足够的时间,如一周。这种治疗末期,通过饮水接种疫苗,第二次接种(强烈建议接种沙门氏菌/副伤寒疫苗)在2-3周之后进行,这有助于刺激机体产生新的抗体,从而不仅增强抵抗力,而且能够延长保护的时间。
一般说来禽类无法长时间持续地受到疫苗所提供的保护,通常最多1年。但是经常会出现自然重新接种的情况。让我对此来解释一下。一羽接种过疫苗的鸽子接触到另一羽鸽子,而这羽鸽子排出的粪便或唾液(通过饮水传播)中含有病原体,这种情况尤其会在赛鸽之间发生,如在比赛笼子那种杂乱的环境里,这时尽管接种过疫苗的那羽鸽子再一次受到感染,但是不会得病,因为它曾经接种过疫苗,再一次接触病原体会刺激免疫系统,促使其产生新的抗体。当然,我们无法完全看到这一过程,这种情况是否真会发生,没人知道,除非对抗体进行试验室检验,这不是日常办法所能够解决的。
人们对副黏病毒疫苗的谈论颇多,我仅从医学的角度考虑,现在已经证明不管是针对家禽的(欧洲协会几年以前就决定“家禽”一词包括赛鸽),还是专门针对赛鸽的灭活疫苗效果不错。
人们还证明活性疫苗没有什么效果,或者是引起混乱,比如Hitschner(pestos)活性疫苗完全无效,过去我曾多次给使用这种疫苗的鸽舍打电话,他们并没有躲过副黏病毒的袭击。对于La Sota活性疫苗,问题就更加扑朔迷离,都知道这种疫苗有预防效果,如它在机体内保持活性,阻止“野生”病毒的蔓延,但是它不能形成抗体。注射灭活疫苗,可以在体内形成抗体。对于赛鸽而言,这种家禽疫苗持续的时间不长(2-3个星期),因此需要定期重新接种。另外,因为部分这种疫苗会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所以会有家禽相互感染的危险,与欧洲家禽协会的有关法规相违背。所有这些都非常复杂。
总之,我们应该切记皮下注射(例如在后脖颈的皮下注射)要用相对较短(最多10-15毫米)但是较粗的针 (0.6或0.7毫米)。肌肉注射要用一个相当长(25毫米)且细(0.5-0.6毫米)的针,斜着扎入,并且扎的深一些,注射之后,立即按摩注射部位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