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三、 关于训练
本文第一个命题已经涉及到这个方面的内容,远距离定向归巢既然是本能,道理上应该是不经训练信鸽也能归巢的。事实上,鸽友棚中的老鸽,特别是曾经飞过路的老鸽,显示竞翔功能比较稳定和老到。第二年第三年龄,不经训放,直上500、700甚至1000公里,有时表现的比冲劲十足的幼鸽还可靠还优秀。随着年龄的增长,信鸽的定向本能日渐成熟,鸽子的心理素质也稳定了,不经过训练,也能顺利完成一定的竞翔任务。尤其是超远程竞翔,谁曾经将参赛鸽送到1000、1500甚至2000公里的距离上专门去“训放”了?只要鸽龄合适,自有成年鸽子凭借定向本能寻向寻路归巢。上海鸽友借给北京鸽友的种鸽,养了多年,繁殖了不少的幼鸽,一朝逃笼,不知去向,5天后电话询问,没见回来;10天后再打电话,曰回来啦,放心吧!一千公里呐,啥时“训练”的?那么,不用训练了?还得训!为什么?家化了。家养鸟类,不拿出去训放,信鸽自己已经没有自动长途飞行的欲望和习惯了,只是终生家飞,绕家盘旋而已,不拿出去训放,信鸽自己都没有“发现”自己的远距离定向寻巢功能,这项功能的“开关”都没有机会打开。30、50公里外出觅食然后归巢的本能都得不到使用,都不必使用,纯粹是家化的鸟。幼鸽期间如果从不运出去短途训练,适时锻炼,信鸽连应付陌生环境的心理素质都不具备,何谈竞翔?时间方面,也不能等到鸽子都成了“老姜”,本能和心理素质都炉火纯青了,才拿出来竞翔呵。训练要进行,要适时进行,主要是针对幼鸽而言,起两种作用:一为训练心理素质,入笼不慌,上路颠簸不慌,行车噪音不慌,笼中拥挤不慌,地磁感应不断的位移变化不慌,开笼后每一次见到的都是陌生地形也不慌,此时,你的家鸽、信鸽的身份,才变成名副其实的赛鸽。一为训练身体素质,只要不放路,10年的家飞,也不如一次短距离的训放给信鸽的心理、生理两方面造成的影响大。偶尔见到一羽训放返巢的过路鸽,划过鸽舍上空,你看那飞姿,那速度,那神情,那高度,那遇到大群势家飞鸽后视而不见的傲气,那临近己巢时拢翅从高空“杀”下来时的气势,还有那“砰”的一声砸到巢门踏板上后的架势和表情:翅膀微耸,脖颈略略后仰,眼睛半睁半闭,瞬膜半收半放地翻弄几下,眼砂跟着光芒四射,头猛的一昂,随着360度的急速旋转,穿透力极强的咕噜声也随之爆发┅┅还是那句话,你10年不放路的鸽子,能见到这般景象?该不该放,为什么放,放飞的道理和作用是什么?明白了其中奥妙,控制信鸽的训放,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信鸽种质的潜能,也会在合理的训放之后,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 关于竞翔的方向
这个命题之下,我们应该建立两项新的认识。其一是信鸽并非“训哪儿记哪儿”,根据当地赛线方向一条线式的训、赛,信鸽在运用定向本能的同时,也能借助多次经过的熟悉地标,更加顺利地归巢,这时,不应该认为,信鸽经过多次训放比赛,已经“记住了”这条线路,同时认为,信鸽此时只是可以辨认这一条道路,对另外的线路,是“路盲”,放不得的。这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同我们前面第一个命题是相矛盾的。异地定向归巢能力既然是本能,就应该不经训练也能够完成。实践中我们已经发现,信鸽围绕巢地在360度范围内,都可以归巢,有的地方多年来逢竞翔不利就改换赛线,改换方向,成绩当然会有明显差别,但各个方向都会有归巢鸽的。四面八方放过之后有差别,涉及了本命题的第二项认识,竞翔的方向,是有适宜和不适宜之分的,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因为信鸽360度竞翔都有归巢,就随意设定赛线方向。然而,随意设定赛线方向的现象,目前仍然屡见不鲜。或者,仅仅是考虑到地形因素,其他一概不问,这也不符合竞翔科学的要求。
从我国大陆数十年竞翔实践的结果和数据来看,我们这块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适宜信鸽竞翔的地域不过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长期以来,放来放去,无非实验出两个走向的适宜赛线,一条是南北向的双向赛线,一条是西向东的单向赛线。其中,南北向的赛线季节性还相当突出,春季适宜由南放北,秋季适宜由北放南,越是赛距长的比赛,特性越明显。中国大陆上近年有限的几次千公里当日归的比赛,或是出现在南北赛线上且顺应了季节性的方向性,或是出现在西向东的赛线上,而且均限于平原地区。笔者的研究结果,认为春南秋北是顺应了鸟类迁徙时,按季节定向飞行的本能;西向东局限在平原地区的好飞现象,原因在于信鸽祖先的趋海性,家鸽的祖先是一种适宜生活在海边的鸟类,依中国的地形,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信鸽竞翔,由西向东,即由内陆放海岸线方向是正向,反之是逆向,(大连市的千公里当日归,亦源自此种背景)。三次中国信鸽国家赛,无论一个司放点还是两个司放点,都在中原放出,普遍的规律和趋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