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提出赛鸽胚胎发育对竞翔运动能力的影响,是赛鸽运动科学研究的新课题。我们认为赛鸽胚胎发育主要涉及种鸽优秀的遗传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问题。随着生命运动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赛鸽的胚胎发育水平越来越引起爱好者的重视。总结国内外过去的竞翔经验和体会,有一些在竞翔活动中屡创佳绩的赛鸽作育出的子一代鸽,在竞翔活动中并没有获得达到或者超过父母代的成绩,而是到了子二代或者子三代鸽才有所表现,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优秀赛鸽作为种鸽繁殖后代的过程中,鸽友缺乏赛鸽的遗传基本理论的认识,特别是关于赛鸽运动特点与遗传关系的认识。从而更加不懂得赛鸽胚胎发育的意义和作用,通常只能听见“赛的就是那么一滴血”的肤浅认识。
本文根据本所长达二十年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希望使广大赛鸽运动爱好者对胚胎发育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
赛鸽的胚胎发育是指种鸽精子和卵子形成过程中携带的遗传物质具有稳定的DNA结构。当精子和卵子在雌鸽体内结合成受精卵之后,稳定的DNA结构为优良的遗传信息的转录与复制创造稳定的遗传条件,使幼鸽获得优秀的遗传基因。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单位,由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提出的术语,用来代替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概念。根据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等研究,这种遗传物质座落在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载有成百成千的基因,各占一定的位置,互相成直线性排列。基因的含义有三方面内容,
1、在控制性状发育上(如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是作用单位;
2、在性状的变异上是突变单位(如赛鸽祖代或父母代中从来没有出现中长距离快速回归的赛鸽,而由于性状的变异后代中突然出现多只中长距离快速回归性能的赛鸽);
3、在杂交遗传上是重组或交换单位。是具有短距离高速回归的赛鸽与中长距离稳定归巢性能的赛鸽杂交后,种鸽的性能在后代鸽遗传性能上的重新组合或者交换。根据现代分子遗传学研究证明,基因是核酸链(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上的一个区段,具有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为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有自我复制的能力。通过科学研究者进一步的研究还指出:基因有一定的内容结构,一个基因内部的不同位点可以发生突变和交换,产生不同的突变型和组合形式。根据基因多效性的研究证明: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若干性状,而一个性状也可以受若干基因的影响。生命运动科学研究发现:具有优秀竞翔性能的赛鸽作为种鸽繁育的后代,并没有达到或者超过父母代的竞翔能力,甚至远远低于父母代的竞翔成绩(即使是按父母代的定向遗传特性的竞翔路线与方向也是如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父母遗传信息传递物质的功能没有达到有效转录和翻译的效果。正是从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为我们提供了遗传信息功能与赛鸽胚胎发育对运动能力影响的思路,也为我们研究赛鸽胚胎发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从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角度、结合赛鸽竞翔运动特点,认为赛鸽胚胎及其发育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与定向遗传特性有关,与神经活动类型的遗传性有关,与运动器官生长发育水平有关。下面从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1、赛鸽胚胎发育与定向遗传特性
众所周知,赛鸽竞翔的返巢运动必须依靠自身的定向导航系统,判定正确的归巢方向和路线。有充分的研究证明,赛鸽在竞翔活动中获得的定向导航能力和回归路线的认知图形,能够通过因素的影响,竞翔的方向和路线与定向遗传特性相符合时,能促进定向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发展。随着定向遗传特性的多代强化,赛鸽的竞翔速度和竞翔距离明显提高。例如,我国的江苏和上海地区赛鸽竞翔路线选择西北方向,经过赛鸽运动爱好者有选择性的多代繁育和竞翔,赛鸽的回归路线的认知图形和定向遗传特性得到强化,为后代鸽竞翔速度的提高和竞翔距离的延长提供了遗传条件。不仅仅是国内如此,在欧洲进行的巴塞罗那国际赛线也充分表现出赛鸽对方位认知图形和定向遗传特性。欧洲各国的赛鸽运动爱好者根据竞翔路线和竞翔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优秀的赛鸽或者种鸽来培育后代、经过长期的竞翔实践,才能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这是后代鸽获得定向遗传的先决条件。
由此可见,赛鸽在竞翔返巢活动中获得的路线认知图形和定向导航的性能,是通过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且作为遗传素质在竞翔返巢活动中充分挖掘出来,经过反复多次的放飞训练和竞翔比赛,又使赛鸽的定向遗传性能和对路线认知的特性得到强化。
但是,在实际配种和繁育后代鸽的过程中,许许多多的赛鸽运动爱好者选择两只非常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