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全国各地公棚尤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且大有越办越火的迹象,对此,有人褒有人贬。笔者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试对公棚火爆的成因、利弊、潜在危机与规范办法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和意见,旨在抛砖引玉,以引起相关人士注意,进而把我国公棚赛事办得更好。
一、公棚火爆的成因
笔者以为,公棚火爆至少有以下两个因素:
一是由公棚的巨额利润所诱发。试以一个饲养2000羽信鸽的低等公棚估算。其参赛费以每羽300元为标准,2000羽信鸽共计可收60万元,比赛之后拍卖150羽获奖鸽以每羽1500元提成30%计算,可收入4.5万元,以归巢鸽800羽每羽50元(由鸽主领回)计算,可收入4万元,以上共计收入68.5万元。管理成本约16万元(工作人员的工资计5万元,饲料费4万元,医药费3万元,运杂费和接待费3万元,缴纳行政部门管理费2万元),发放奖金38.35元,共支出54.35万元。正常情况下公棚老板一年可净赚约14万元,经营好的公棚比这还要多。据北京信鸽协会负责人介绍,北京地区的二十多家公棚,赚钱的、赔本的、持平的大约各占三分之一。但许多人只见赚钱不见赔,都想吃公棚这块大肥肉。
二是因众多鸽友的赌博心理所促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业余时间越来越多,有钱的人也越来越多,一些鸽友不仅追求消遣娱乐,更追求刺激,而社会上其他赌博不允许,而赛鸽子却可以光明正大地满足博彩心理。还有相当一部分鸽友把赛鸽当成一种摸彩票的游戏,企盼以不大的投入换来一夜暴富。
二、公棚的正面效应
公棚比赛究竟有无积极作用?回答是肯定的。
其一,公棚推动了同国际信鸽的接轨。多少年来,国际信鸽比赛基本是以“短平快”为主体,而我国的信鸽比赛过去一直是以远程、超远程以主体,适应不了国际信鸽赛事。一些有头脑的信鸽实业家看准了这一商机,于是争相建立种鸽棚、赛鸽棚。在公棚赛制的推动下,那些具备“短平快”特征的洋鸽源源不断地从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大陆,从而很快掀起了以“短平快”为主体的信鸽比赛活动。一个以饲养“短平快”洋鸽为荣耀的观念在全国鸽人中逐渐形成。短短几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同国际信鸽的接轨。
其二,提升了中国赛鸽的质量。回想刚刚推崇“短平快”那几年,在三、五百公里的地方赛事中,用几只外国天落鸟或者台湾天落鸟的后代往往就能包打天下,可每当同外国人在公棚较量时,中国鸽友却立马败下阵来,前10名大多被外国人夺走。对此一些鸽友开始反思,逐渐由盲目引进转向精品引进。在随后几年时间里,一批批国际冠军鸽源源不断地涌入我国,国内各公棚的高位奖鸽也统统被大陆鸽友“瓜分”,中国信鸽的素质由此得到了迅速提升。
其三,提高了中国信鸽的地位。随着我国信鸽“短平快”赛制的兴起,许多鸽友嫌在国内玩不过瘾,于是纷纷转向国外,竞相参加南非、法国、泰国等地的国际大赛,而且先后还夺得过泰国国际公棚冠军、法国公棚冠军,在南非太阳城的成绩也不凡。在规模上由过去的少数人尝试变成了大兵团参战,且成绩越来越好。如今,中国信鸽的“短平快”品系尽管尚未形成(至少没有得到认可),但比赛成绩却是让外国人刮目相看了。中国鸽友终于站在了世界鸽坛的显赫位置上。
三、公棚的负面效应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公棚比赛也存在着严重的负面效应。
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普通赛事。在公棚高额奖金的诱惑下,一些鸽友为了赢得公棚的胜利,一方面直接去公棚参赛,另一方面则在一些地方开辟试验场,积极拉旗成立各种协会——行业协会、地方协会、赛鸽俱乐部,个别只有几百名养鸽人的地方也有好几个协会,个别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意愿,积极争取担任协会或俱乐部主要领导。不少协会因此由群众团体变成了经营机构,个人经营、自负盈亏,且比赛不规范,严肃的比赛监督没有了,成绩不上报,奖金不兑现,会员们对此虽怨声载道,却又无可奈何。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鸽友只好寄希望于公棚。这种现象任其发展下去,既不利于凝聚鸽协会员,也不利于培育信鸽品种。因此,不能不引起注意。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