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羽羽条没有缝隙或者缝隙不大的鸽子拍翅频率快不过缝隙大的,但有这种羽条的鸽子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它的拍翅效率是最高的,只要有很好的气力,在一定赛距内,照样可以赢(譬如詹森鸽子的翅膀,这种类型的就较多)。总之,鸽子不完全是仅凭翅膀在飞;再说,比赛日也不是就一种天气,就是再完美的翅膀,也不可能适应所有的天气。
(七)我认为主、副羽连接处等齐或主羽长于副羽的鸽子各有用处,这就应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那句话:同样的距离,主羽长的可以少拍几下翅膀,对节省体力有好处;主羽短的当然要多拍几下翅膀,由此比前者会飞得更快,不过体力是要消耗的更多一些。
无数事例证明,鸽子中有很多东西都是要“适中”为佳的,为此,我选择主、副羽连接处等齐或差异不大的鸽子。这样,无论哪种赛距或赛况我都不怕。
(八)一般人看鸽子的翅膀时,只注意翅膀的外部形态和结构,不太注意翅下羽毛的形态和结构。其实翅下另有6排羽毛,要求以排列整齐、叠压紧密和在主、副羽连接处无“V”型开口为佳。其中最后第6排羽毛在第5排羽毛的后面,一般都比第5排的短很多,不用嘴吹开第5排羽毛是看不到的,最好的第6排羽毛几乎等长于第5排羽毛。达到这个标准的翅膀升力较佳,飞起来更省力。不过,对于短距离赛事,力量决定胜负,省不省力是次要的,所以对它们的翅膀没有必要这样去要求。
由于快速鸽的翅下羽毛多很杂乱,长距离鸽的翅下羽毛常比较整齐,通常,借以上这些特征也可以依此判断一羽鸽子是适飞短距离赛事的还是长距离赛事。当然,也有例外;如果一羽速度鸽也拥有良好的翅下羽毛,那是最好不过。另外,翅下羽毛是否与主羽紧贴,与该鸽的健康状况紧密相连;换句话说,与该鸽是否处于最佳状态有关。出赛前,观察翅下羽毛的形态,对准确判断赛鸽是否处于高峰期会有帮助。
(九)鸽子有速度型和耐力型之分,这实际是看鸽子的肌肉爆发力或持久力哪个占主导地位的问题。判断一个鸽子属于哪个类型的方法很简单:把食指和中指托在鸽子一侧翅膀(肩部)下面,在拉开翅膀察看前先往上抬一、或者几下,爆发力好的速度型鸽子不用诱导就会用力下压翅膀抵御你的手指力;耐力型鸽这种抵御力就很小或者几乎没有,再诱导(反复上抬翅膀)也没用。
好的快速鸽,尤其是正统的詹森系鸽子,拉开翅膀可以逐渐感觉和看到整个翅膀在一阵阵、越来越快的抖动;最好的快速鸽,不用打开翅膀,上手就有这种震颤的感觉;遇上这样百里挑几的精品,再看其他条件是否好坏都是多余的。由此你得相信:“高手看鸽,上手瞬间就知好坏”之说并非夸大。
三、骨骼
(一)对骨骼的要求,速度赛和耐力赛要求是不一样的;通常人们对速度赛所使用鸽的骨骼要求太高。其实完全没有那个必要,在力量决定一切的赛事中(力量由血统所具有的好品质所产生),正常赛况下,什么体型、骨骼、肌肉、翅膀等的优越条件都微不足道,倒是需要一定耐力的长距离赛,对这些方面的要求才显得很重要,包括骨骼。
长距离耐力赛的鸽子,骨骼要求质地坚韧和轻薄。好的鉴鸽家,可以用手“称”出一羽鸽子骨骼的轻重来。这句话听似天方夜谭,仔细琢磨一下你就会明白其中的玄机。摸惯了优秀赛鸽的手,对不同品质鸽子的感觉是非常敏感的,同样大小的鸽子,在肌肉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却显得有些沉重,那就是因为骨骼(架)过于重了的原故。
鸟类为了飞行中减轻体重的需要,全身的骨骼内部差不多都是孔洞形状的,鸽子骨骼孔壁的厚薄不可能完全一样,因“品系”的不同是会有些优劣差别的。孔壁薄而坚韧当然是最佳的,因为过重要多消耗些体力,那会缩短持续飞行的距离;当然,太轻了,高速飞行时变形过大压迫内脏,会因为器官功能受阻,感觉不舒服而减缓飞速。
(二)鸽子的飞行动能来自肌肉,肌肉的发达与否决定飞速的快慢。因此,速度鸽的龙骨形状会呈前“低”后“高”的趋势,这更便于在胸肌上多附着些肌肉;耐力鸽的龙骨形状走势相对则比较平缓,龙骨前部没有那种“顶手”的感觉。我如果要参加纯粹的速度赛,就会选择那种龙骨前端低、有“顶手”感觉的鸽子做为选手鸽,龙骨前端“深”、阻力大的说法在速度赛上不适用。反之,长程赛时,我决不会使用这种类型的鸽子,因为它们的气力飞不了那么远。既使能飞回来,最快也得第二天(飞不动了,需要找个地方休息一晚上)。
(三)鸽子的胴体形状是由骨架结构形状所决定的,能够适应多种赛况的胴体形状是等边三角形;深龙骨(手感为‘高龙骨’)的或浅龙骨(手感为‘低龙骨’)的胴体,依此分别适应不同类型的特殊赛况。当鸽子的身体素质达到最佳,胸部肌肉非常丰满、充盈成“条”状时,才会感觉出龙骨“凹进”,成为理想的、很不容易达到的“苹果”型。而这种型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