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指我所选择引进的那一家里最好的鸽子,而且要尽可能的物美价廉,否则你不好卖。
记者:你是怎么开始第一次境外鸽引进业务的?
陈伯懿:我利用(侨友)公棚开业典礼为契机,将斯塔尔从德国请来,聘为我的洋顾问,并趁其在北京的几天,走访了北京当时飞的比较好的一些名家、名舍,了解一下情况,让他看一看,在中国、在北京,我所要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什么样的鸽子,让他明白:要想在中国发展,你应该拿什么样的鸽子来(因为凭我当时的经济实力和鉴鸽水平,还不能去欧洲挑鸽子,先得全凭他推荐)。
最后,我和斯塔尔在北京商定先引进20羽种鸽(他当时没太多的鸽子可卖,也不可能把最好的都给我,只能给我一部分)。在这20羽中,包括他在德国刚刚获得
1100公里比赛的冠军和第4名。 因为当时在我们国内和北京,对1000公里比赛多少还感兴趣。
这样,“计算机”、“哈透齐”等他的主血鸽子都来了,
同时又定了60羽97年的当岁幼鸽,毕竟能买得起成年鸽或得奖种鸽的人还是少数,小鸽子没有成绩,比较廉价,国内鸽友容易接受;多些鸽子卖出去,给大家些去飞去实践的机会,我还有些利润用以经营公司。到现在事实证明,我的这个做法非常正确。
二、“拿来主义”、“洋为中用”的典范
记者:引进这批鸽子后的效果怎么样?
陈伯懿:就这批鸽子,给全国各地许多地方的鸽友,可以说飞出了难以想象的好成绩,而且还培养了北京市东区(朝阳区)的几大名家,到现在还一直在发挥。
譬如:通州区或是朝阳区的比赛,仍然有冠、亚军高位入赏。我的一个好朋友樊氏兄弟,养的是斯塔尔的鸽子。2002年春季,通州区第一关400公里4000
多羽参赛,老大获得冠、亚军;第二关500公里比赛,又轮到樊家老二夺得冠、亚军;700公里又拔得头筹,几乎2002年通州区所有的比赛,好名次差不多都给他们拿走了。当然,这批鸽子里后来掺入了些海尔曼的鸽系。
我本人留的部分鸽子,去年参加了一些公棚赛(我没比赛棚,只有送鸽打公棚),天津、郑州、西安、云南和辽宁等公棚,前10名全有了,有着明显的效果和受益。包括我在德国参加巴伐利亚联盟杯锦标赛,在此之前中国没有其他鸽友去参赛,只有侨友公司一家的鸽子。比赛录取150
个名额,飞进10个名次,最好的名次第10名,还有37和40几名等,我又做到了用洋人的枪打败了(大多数)洋人,要知道,这是个自由联盟比赛,谁都可以参加,不像世锦赛,要通过选拔和有羽数限制的;来这个公棚比赛的,胡本、于伯特、彼得.
曼德仕等世界大牌名家比比皆是,都在那里参赛,我没给中国人丢脸。
三、难迈的公棚第一步
记者:办公棚头一脚难踢,记得第一年好象你很不顺利?
陈伯懿:开办公棚的第一年就失败了,原因是:一没有名声,二是新棚头一年,当年(1997年)只收了170多羽鸽子,设奖16万,收300元一只,在奖金上就至少已经亏了10万元;怎么办?硬着头皮顶着,省吃俭用,留着卖鸽子的钱等着支付奖金。
记者:这就体现出你运作思路的正确性了,要是你没有种鸽出售业务,又没有人给你撑着,看你拿什么发奖金;没钱就会逼人动歪点子的。
陈伯懿:而在当时,北京实际有三家公棚收鸽太少,已经给人有“不放心”的感觉了,会不会发不出奖金,搞一些其他的手脚或小动作呀......而这种担心也并非空穴来风,在侨友公棚决赛以前已经出现了这类事件。
说来做什么事情都不容易,为了开拓出售种鸽业务,取得信誉,再小的生意我也得做。记得河南驻马店一位鸽友通过电话要买我一只3000元的鸽子,我能坐着火车大老远的给他送去。直到现在,这只鸽子仍然是他们家发挥最好的鸽子,冠、亚军拿了不少。凭着我这种不辞辛劳的精神和作风,当年种鸽经营状况还算不错,所获利润基本上够打发决赛奖金开支了。
记者:还真不容易。在你的经历中,这恐怕是最难的一次吧?
陈伯懿:这并不是最难的,那年最难的,是我的
8只优秀种鸽被盗,损失惨重,这些鸽子至今下落不明;当时就轰动了京城,对我的打击挺大,但我也得挺着。而公棚的170多羽鸽子经过预赛,到决赛时还剩81羽(决赛是你去监的裁),
这么点鸽子怎么放?我想起了协会。决赛前,我回香港定做了些金足环,赞助给通州区信鸽协会10个。当时通州区信鸽协会还是放的北线,我请求他们务必调头向南,跟我这些鸽子一起放,希望决赛时,群大好回归。感谢通州区信鸽协会的鼎立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