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结合性,这些因素就能决定出其后代子孙的特质。我们养鸽鸽者总是以比赛的观点来看和判定鸽子,而不是以其因数来观看和判定它们。也因这样,需要去了解如何饲育鸽子比去了解其因数要来得重要多了。但良好的归巢本能却可能得自于一个因数昵?
判断种鸽的价值是一种确实的试验,这可除去对相关个性价值的推测,养鸽者可能会争辩说:“这岂非是我们一向的作法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请想想看,那些养尊处优的鸽子,虽身为种鸽有好几年,但它们却从未为我们养育出一羽有价值的鸽子来,对于此种因数遗传的知识可使我们免除此种妄想。
由不同血统交配出来的混血种,可能拥有许多纯种所缺乏的优点。这可能因为有些鸽子的血统中含有不纯的因数,而此因数仅遗传给其半数的后代而已。例如,在某一血统中,有A、B、C不纯因数,而另一血统中则有C、D、E。假如是交配第一种血统,我们可以确信所产生的个体会缺乏A或B或C。同样的,另一种交配,则缺乏D或E或F。但当我们将这两种血统的个体交配时,其后代会由一方继承A、B及C而由另一方得到D、E及F,并且还会继承双方共同有的因数。这实际上也是变异的矫正。这就是为甚么许多第一代的混血种在外表上很均匀,又很能符合我们的理想和要求。
这些第一代的混血种可能是其纯种的一种改良,但如果将这些第一代的混血种再交配时,则常会有令人失望的第二代混血种产生出来,因此依规则而言,我们要饲养纯种,假如第一代的混血种要做为种鸽时,则必须在血统中再加入另一因数,而这种混血种的后代也要仔细严格筛选方能成为种鸽。由于不断的试验血统交配,而进化成为另一种新的血统时,这种过程最后会成为自动的,而新血统的因数也近于纯种。虽然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这种方法,然而我们却可于旧血统中加入另一因数而改变第二代的鸽子。
我们养鸽者们都会怕以近亲进行交配,可能会引起各种的麻烦来----这是混血种所不会发生的。因此他们总是挑选没有血缘关系的鸽子进行交配。假如真有遗传缺陷的话,那就在于如何来控制此种缺陷的产生了。也只有靠试验交配来补救。假如我所饲养的鸽子缺乏我们心目中所需要的特质时,我们就必须把先前认为良好的种鸽,与它们不正常的后代进行交配,如果所得到的幼鸽强壮而又没有那种父母方的缺陷的话,那我们就能证实此种鸽子是同质结合的。
近亲繁殖就是近亲鸽子不断的交配,也就是父鸽对女儿,母鸽对儿子,兄弟对姊妹;家系繁殖也就是祖父对孙女,祖母对孙子,及堂兄弟姊妹之间的交配。作近亲繁殖的养鸽者,仅关心其近亲繁殖群体的变异,因为近亲繁殖型及其特微是有限度的。所以他对于他的种鸽所能繁殖出的种类很了解。他也不能期望产生出不相关血统的鸽子来。假如要如此,他只有与不相关联的鸽子进行交配。而唯一例外的情形,则是所谓的变种(异)。
依据发现,近亲繁殖的变异减少了,这是由于当我们将父鸽与女儿交配时,这些鸽子可能异质结合许多因数。所产生的幼鸽是AA及aa,或AA及Aa,或Aa及Aa,或Aa及aa。每一例子中都有其遗传因素。我们可以同时饲育6羽幼鸽,其各有6种特徵,那么这种变异减少的问题,又是在何处呢?
在我们如将近亲交配的一对鸽子与其双亲,及它们繁殖出的幼鸽,三者来作比较,我们就可发现;只要该对鸽子对某一特殊因数并未都是同质结合时,那么就有机会使他们的后代中有一对是相似的,而对那一因数有同质结合。在此种情况之下,其潜在的变异就降低了。
在上面的情况中,如父母鸽双方皆未有同质结合时,只有8比1的机会,也就是其兄弟姐妹有AA或aa的同质结合。当双亲中的一方是AA而另一方是Aa(或aa及Aa)时,就有4比1的机会,也就是其后代有同质结合。而当配偶是AA+aa时,有关于那特殊因数的变异程度会与先前一代相同。如果我们在近亲繁殖血统中,将不同父母的兄弟姊妹做5代至10代的连续繁殖时,那么存在原始祖先中的因数,在此一血统中就称为真正的纯种了。
由此可看得出,如此做必定比混血繁殖产生更高百分比的同质结合。而由于近亲繁殖所引起的所谓的退化,实际上是由于异质结合交配的可能性增加而引起的。至于说近亲繁殖会降低变异,而增加不良个体的产生。其补救方法不是靠混血来繁殖,因那只会产生更多的不纯性,而是要做更多,更长久不断的近亲繁殖。
这些退化者应被铲除掉,这样才能清理家系中不良的缺点。其实,它们并非直接由近亲繁殖所引起的,而应是意外的结果而已。近亲繁殖在一开始就必需要使用最好的鸽子,及在一代代中无情的挑出所有有缺点的鸽子,其缺陷在于含有aa,而一旦失去A因数时,唯有靠混血繁殖才能再得回此因数。然而,反之亦然,当所有群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