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得流砂栖申江,训赛固耐胜夷王。
育成一系驾鹤去,欣闻来者惜春光。
2005年1月19日,是李梅龄博士逝世33周年的忌日,他生前育成的"李鸟",是上世纪30年代叱咤风云的"一代天娇",正似欧洲鸽坛的伟寄、西翁、司达沙那样,在当今许多冠军鸽的血管里还流淌着"李鸟"的一滴血。李梅龄留给我国鸽界的财富是一言难尽的,概括起来,有"三个第一":
他,我国引进欧洲名系的第一人。
他,开创了长程竟赛并获得冠军。
他,创建了现代赛鸽第一个协会。
李梅龄祖居广东梅县,是在中学生时代就养着20多只信鸽,其中有广东的"佛山流砂"和"东莞白砂"等古老名种鸽。他多么想参加比赛,可是梅县(现在的梅州市)当时没有信鸽会,哪有比赛。
1922年高中毕业考取了上海同济大学医学系,毕业以后又向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考得博士学位即返广州行医。在同学的帮助下,再来上海挂牌当开业医生,随身带来一批老种信鸽,在白克路(今凤阳路)诊所的阳台搭了一个鸽棚。由于长期近亲交配鸽子逐渐退化。训放到昆主(50公里)已经失去大半,到苏州(87公里)所剩无几,到不了南京,更过不了长江。
据郭子颐和欧阳惠民前辈告诉我,1929年侨居上海的英美养鸽者成立一个"上海信鸽俱乐部"(Shang hai Homring Clud),会址在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说是"上海信鸽俱乐部",可不给上海养鸽者参加,理由是"上海的信鸽不够水准"。所以,上海的养鸽者叫它"西人信鸽会"了。英国侨民樊波、保恩司、哥伦布·别克依仗他们有英国洛根系,戈登路(今江宁路)捕房的巴尔自称“巴尔鸽”,还有英商纶昌纱厂的杰克逊有司苇沙鸽子,他们的水准是比上海老种要高出一个档次。李梅龄和黄钟、郭子颐、周昌善也知道不是他们的对手,决心引进欧洲鸽子和西侨一决雌雄。
李医生有个内弟在国民党政府驻德国公使馆当领事,委托他在当地买一批鸽子。时隔一年,一位印度籍的远洋轮水手送来10只鸽子,李医生喜出望外。从德国柏林到上海要经过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航程要一两个月。鸽子的身价可在保险公司担保,但鸽子的安全要自己负责,否则可能拿到了保险金鸽子还是得不到。这10只鸽子身价昂贵,每只435马克,合银元488.5元,10只鸽子合计4885块银元。再加运输费和保险金,每只75银元,两项总计5735块银元。这在当时,可以开一家相当规模的商号。李梅龄是一名骑士,在赛马中赢得一笔钱,除此外还动用了一点私蓄。这位印度水手一路上对鸽子喂水喂食照料得很好,非但没有死亡和生病,而且其中的一对固耐德国军用鸽还在途中生下一只蛋。真是“无巧不成书”,这个带到上海的蛋孵出的鸽子,就是后来名震中外的天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