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养成为归巢而飞翔的习惯,这项训练是重要的。
家飞接近二个月的幼鸽,应坚持每周进行一次三十至五十公里的训放,在这个距离要大胆实施单只训放,就此距离一般不会飞失,而单只放飞就是要锻炼它的独立归巢能力,增加幼鸽的阅历,提高幼鸽对野外环境的认识。同时,也是为下一步远距离强化训练打基础。经常进行三、五十公里训放后的幼鸽,家飞时间明显增长,鸽队一飞离棚顶便不见了踪影,往往一飞一个多小时后才会飞归,幼鸽的飞势普遍得到增强。
从赛前一个月开始,我们就应着手进行幼鸽的强化训练,所谓强化训练就是每周至少要搞两次百公里训放。在实施中,前两次的百公里训放应实施群放,这样不但减轻了幼鸽心理压力,而且相应减少了初次飞翔百公里的飞失率。在保持两次群放的基础上,必须实施单只训放,不要担心失鸽,该丢的还是早飞失为好,随着训放次数的增多,其归巢速度普遍一次比一次快。通过强化训练后的幼鸽,无论从体质、神态、眼砂等方面都会有变化,其突出表现为:野性大、机警性高、飞翔欲望更强。在实施训放中,鸽友们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可数人雇用一部车或乘长途中巴,这都是既经济又实惠的办法。总之,坚持百公里强化训放是一个既练鸽又磨炼人意志的事,每周数次的赶早抓鸽赶路上车,没有一定毅力的人是吃不消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在鸽质普遍提升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赛前训放力度上不去,恐怕很难有所建树,纵观近年能在高手如林的大同夺得好名次的鸽主,无一不是在训放上下了苦功夫。有位鸽友对我讲:“和人家那辛苦劲没法比(指冠军得主),早晨醒来我去吃早点,人家也坐那吃早点呢,可人家那是百公里都训放回来了!”如其所说,这就是差距!
恶劣天气的训放完全有必要进行,但训放距离最好不要超过五十公里,沙尘天、阴雨、薄雾天笔者都曾搞过训放,飞失率几乎不到5%,提高了幼鸽对恶劣气候的适应力。试想如今的500公里赛、1000公里赛,甲、乙两地均是晴天,可往往中间路段就在下雨,这都是常有的事,不可能场场比赛都碰上太阳光,所以说什么天气都应该适应。
在强化训练阶段,幼鸽的笼中适应性训练也应同步进行。分批将幼鸽装至同赛笼结构相似的笼中,投以食、水使其适应笼中生活,在赛前二十天左右,应对幼鸽普遍实施一次毛滴虫和球虫的药物防治,以驱除鸽体虫害,最大限度地保持幼鸽健康上阵。
通过春季的繁育,夏秋的训放,平日的点滴积累,你已对自己的鸽队有了充分的认识,在客观分析的同时,将幼鸽分别戴好识别环,兵分数路开始你的秋季征战,总之,一句话:只要耕耘必有收获,只要肯于付出必将会有所回报。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