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回血提纯,是我国鸽界作为定向培育、保持赛绩的传统育种方法。养鸽采用近交与杂交这两种育种方法,好比是两条腿走路,近交留种,杂交参赛,保持近血鸽种,用作杂交;做出赛绩鸽后,再回血提纯,长此以往将使鸽棚内产生育、赛的良性循环。
回血提纯作赛,虽说赛绩比较稳定,但会有大起大落,但是只要持之以恒,不愁无"活水"来。
回想起1989年,我用一羽日本鸽后代和一羽超远程归巢鸽平辈鸽杂交,参赛太原1000公里,第一次获得冠军。但由于没有作回血提纯,后代在以后几年的千公里赛绩不尽人意。1990年,我的一羽台鸽与周龙先生的一羽比利时鸽天作之合,两羽先后在500公里左右获得过8羽冠军,以后几年的赛绩又发生了倒退。潮起潮落,难以把握,如何来保持这些优秀的赛绩,让这些火焰燃得更旺而不致熄灭呢?应该走哪一条育种之路呢?
不免有些偶然。90年代初,我结识了上海的顾澄海老师;他先支援我一羽詹森鸽,据他介绍是谢国民先生赠送给张朝德先生的后代鸽,是一羽近血鸽。该雌鸽小体型,其貌不扬。我配了高俊武先生一羽气宇昂然,三代3年内获得了3次千公里3名的雄鸽。后又从顾老师直接从比利时引进40羽威廉·吉尔特的种鸽中,挑选了一羽花头白条砂眼近血雌鸽与我棚里原有的鸽系杂交很成功,当年就获得了幼鸽500公里5、6名,精英赛4、5名。以后的比赛中,这路鸽子大小冠军几乎连年不断。就在我对这路鸽子回血提纯的过程中,虽然97、98两年断了冠军,但我不认为这是内交提纯的育种方法带来的失败,内交有个过程,不能以一、二次成败定论。这条路必须坚定地走下去。通过竞赛和选择,优秀的种鸽被挑了出来,然后再进行杂交。99年,赛绩有所回升了,连续两年获得250公里冠军,并获得500公里精英赛冠军和二关赛冠军。今秋参加火车头苏州分会的三关赛和"风雷杯"特比环幼鸽大奖赛,获得500公里总冠军、幼鸽赛亚军和"风雷杯"特比环大奖赛冠军。两羽鸽子都是回血内交后再杂交育出的。
内交回血育种,如果是两种优质基因的结合,出的子代肯定会超过父母代,如果是两种劣质基因的结合育出的子代就不如父母。我的经验是:回血鸽的数量要多一点,一般情况下是3对子代有可能是一对较好,一对较差,一对中间状态,而且会有百里挑一的超级鸽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