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不必介意鸽子在放飞时失踪,因为只有在艰难赛事中顺利归巢的才是最好的。我要对大家说的是,即使一次放飞的十羽鸽子中失踪九羽,也应为一羽鸽子的归巢而欣慰──能够发现这一只好鸽就足够了。失踪的情况会影响到下一次繁殖,如果没有鸽子失踪反倒令人无所适从。所以,对待失踪鸽的正确态度是积极思考而不是失望迷茫,应当抱着“归巢一羽即达目的”的想法去参加远距离比赛。年轻鸽的飞翔成绩对判断雌雄种鸽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参考,应当充分利用放飞的机会留下详细的观察记录资料,通过比较、分析年轻鸽的成绩对其双亲的遗传能力作出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下个繁殖季节的作出方针。另外,要全面评价种鸽的遗传能力,仅凭其后代在一个赛季中的表现还不够,必须以连续数年的赛绩数据为依据。
最后,我想提醒鸽友们注意,一定不要使年轻鸽超越极限地过度参赛。对那些顺利通过远距离测试而归巢的年轻鸽要加强调养,让它们在下一赛季到来之前得到充分的休息。如果忽略这一点,即使很有潜力的年轻鸽也可能在一岁以后意外失踪。为了使飞过远距离的年轻雌鸽彻底恢复体力,原则上应当在一岁时停止参加一切比赛,到两岁之后再重新参赛。这是由于一岁雌鸽在产卵、抱卵及育雏方面的负担很重,难以取得佳绩甚至可能在比赛中失踪。
春赛开始之前
秋季的年轻鸽赛结束时,我们需要对一年来本鸽舍的竞翔情况进行回顾。无论成绩好与坏,都应借此机会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总结。从长远的观点看,一个鸽舍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鸽主是否善于总结。我反复强调这个问题,就在于年轻鸽赛是对当年繁育的鸽子的第一次检验。假如检验的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就不能对这批鸽子寄予厚望,而且如不采取明确的改进措施,来年新一轮的繁殖也只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对秋季比赛的结果是否满意,不要只看最后一站的竞翔成绩,应当通观所有距离比赛的情况,对年轻鸽有无未来夺标潜力进行慎重的分析。养鸽人必须熟知本舍赛鸽血统的特点,例如早熟鸽在年轻鸽赛中的发挥有可能接近实力,而晚熟鸽则不能仅凭秋赛成绩过早地作出结论。另外,总结回顾时不要只注意鸽子本身,还应着眼于鸽舍环境、管理等所有的相关条件。鸽舍通风不良、过于潮湿、饲养密度过大等,都会导致与饲养者期待相违的结果,所以必须把这些条件都作为分析对象。此外还包括饲料等等,最重要的是鸽群整体的健康状况。有较多鸽子生病时一般能引起饲养者的注意,但鸽子无缘无故精神不振的状态很容易被忽视。对于饲料,除了质以外还应当注意到投喂的量。鸽子经常处于空腹状态时容易调教,但超过限度就会造成体重降低,在完全可以归巢的距离也可能因体力不支而飞失。
当成绩不如人意时,不要马上把问题归咎于鸽子,应当首先从各个角度检查饲养者的管理有无疏漏,然后再分析鸽子方面的原因。不过,假如有几只鸽子已经飞出相当不错的成绩,那其余鸽子是否具备我们所期待的素质就值得怀疑了。我认为,竞翔成绩是由鸽子和管理两个车轮支撑的,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当赛绩不理想时,应当从鸽质和管理两个方面查找原因。对参赛未归的鸽子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具备归巢能力的鸽子会由于猛禽袭击或意外情况而失踪。我们应当这样看──失踪的未必都是劣质鸽,但其中大部分是由于能力低下而不能归巢的。例如,把一对种鸽生出的三只子代送去参加年轻鸽赛,结果三只全在比赛过程中失踪,就可以考虑问题在于种鸽的品质。另外,如果把四对种鸽生出的十二只子代送去参赛,结果到最后一站为止有十只失踪、两只归巢,即可将两只归巢鸽的双亲视为合配,而将失踪鸽的双亲视为失败的配对。如果一个配对所生的子代较多而且全都表现不佳,就可以肯定这个配对不恰当。可以认为,一对种鸽生出的子代性能是相似的,非近亲交配时更是如此,只有雄性和雌性子代的性能可能存在若干差异。换言之,子代鸽有时会出现雄好雌差或雌好雄差的情况,但通常二者的差异并不十分明显。基于这一认识,如果年轻雌鸽一直参赛到最后一站、在远距离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可以对其雄性平辈寄予较大的期待。反之,如果一个配对所生子代全部在比赛中失踪,就应当在下次繁殖中为雌雄种鸽分别选择另外的配偶。 重新选配时,应当尽量使用与原配偶血统不同的种鸽。有的种鸽本身具备繁育优秀后代的能力,但与某一血统的种鸽组合时,可能有多次尝试都不合配的现象,因而需要从其他血统中为其选择配偶。更换两、三次配偶后子代仍不理想时,才可以作出种鸽无价值的判断,不要仅凭一次尝试就轻易放弃。有些来自其他鸽舍的种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管理及环境的变化,在完全适应之前也不能繁育出理想的后代。这种情况对于进口种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