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鸽子是否会丧失识巢能力。这个问题很有趣,而且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不妨花点时间来探讨一番。首先,得看看最关键的问题,既使鸽子具有识巢能力的身体构造,也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本领。
鸽子的识巢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是信鸽本能反应的一种体现,赛鸽正是以此为基础的。没有这种本能,也就没办法归巢,而赛鸽也便成了纸上谈兵。人类发掘利用了信鸽这种本能,并且一直在寻求进化的方法。这种本能是天生就有的,也就是说是受基因控制的,但是,也受一些主导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由鸽迷们通过两种途径发生作用:调动鸽子的积极性和引导鸽子的发展。
识巢是信鸽的一种心理反应,鸽友可以激发它达到一个平衡点,使信鸽归心似箭,但也要避免出现物极而反的情况。“驱动号”雄鸽通常是迫不及待地想赶雌鸽归巢,这时,它们正常的归巢能力就会受到某种程度上的影响。“酷头号”已经被人们遗弃,因为即使有船导航,它们也会落队,迷路,以致于再也回不来了。
鸽友所运用的形形色色的方法——使雄鸽鳏居,使雌鸽寡居,激化彼此间的嫉妒心,培育种鸽,孵化鸽卵,等等,这些都意在激发鸽子的这种本领。有特殊技巧的鸽友们会采取这样一些诱导开发性手段。有的人在空蛋壳里装上苍蝇作诱饵,使鸽子误以为是卵,有的人用预孵卵代替已经破壳的卵诱惑双亲来抱窝;——总之,这些方法是数之不尽的。尽管其效果尚有争议,但只要鸽子们上钩了,就会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和深深的自豪感。
鸽子归巢的能力也可以通过一些比赛项目的训练来提高,比如说,绝对的健康,上等鸽舍,良好的管理和适量的飞行训练。然而,人们对鸽子在意外情况下是否也能顺利归巢表示怀疑。换言之,有的鸽子属于高度集中的一个小范围的俱乐部、赛鸽协会,而有的鸽子能飞一个大范围,成员遍及各地的组织,比如国家赛、省级联赛。这两种鸽子的归巢能力一样吗?
出身同—鸽系的赛鸽
设想我们用同一鸽系的两羽鸽子,即A和B来做实验。这两羽鸽子到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参赛。A去的是一个鸽舍集中的地方——一般的城市,而B去的是参赛者零星分布的地方——乡村那边,竞赛者住的小镇小村相距甚远。两羽鸽子的鸽舍都关着,也就是说,没有其他鸽子加入进来,而且双方的鸽主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现在我们允许有过多次冠军记录的鸽子加入它们的鸽舍。问题是这样的:20年或者更久以后,局限于小空间有过杰出赛绩的A舍中的鸽子,还能象在广阔的农村天地展翅翱翔的B舍中的鸽子那样,轻而易举地找到归巢的路吗?(这种情况下,不包括“条件反射归巢者”。条件反射式归巢是一种训鸽方式,即经常往同一方向放鸽子。因为这一重复性训练,鸽子不作任何盘旋,径直飞回巢。当然,这种情况可以用来训练赛鸽,往往有立杆见影的效果。)
两种设想方案
1.一般而言,生活在城里的赛鸽数目远远超过农村。众所周知,1000羽鸽的乡村级赛冠军可能和10000羽鸽的市级赛冠军水平相当。但是,在市级赛中,可能有10羽鸽子能赢那场1000羽鸽的乡村级赛。然而,大比赛中,却只有10羽中的1羽能成为冠军。因此,我们要给予这羽冠军鸽以额外的奖赏。这种情况下,就平均水平而言,城市中的A鸽似乎略胜一筹。
2.然而,B舍中的鸽子每天从一大早的飞行开始,就彼此分离,而A舍中的鸽子只有在鸽舍相距甚远的情况下,才彼此分离。而且,B鸽们要接受更为频繁和严格的识巢能力的测试,不过这是合理的。这种归巢能力和单独飞行能力的严格测试或许会成为以后的一种更优化的分类鸽子的方法。即拥有优秀的种鸽将成为培养出一流后代的关键。这么说来,占优势的似乎是生活在农村的鸽子。
那么,事实上到底谁强谁弱呢?
假如A舍中的鸽子参加的比赛规模更大、人数更多,那竞争就更激烈。想获胜要战胜的鸽子就更多。因此,A舍中的任何一羽常胜冠军鸽都能成为带头鸽,没有人会怀疑它们育种的潜能。那一次偶尔获胜的鸽子又一样吗?
无论什么地方,只要鸽舍是分散的,参赛者人数就会少的多。一次偶然获胜的鸽子并不少见,但是它们得过关斩将,才可能成为种鸽。这样,它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领路鸽”。
有的地方,赛鸽很困难,我所在的这个地方就是一个例子。(我知道大家在议论纷纷,那么我在此描绘一下目前的情况。)赛鸽协会占地约40平方千米,东面是群山,蜿蜒连绵,形成一个天然圆形剧场;西面以海为界(佛尔斯海湾),弯弯曲曲,奔流不息,形成一个盆地。盛行风要么为西北风要么为东南风。赛鸽的方向偏东,即得到山那边去。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偏僻的赛鸽团体,其他赛鸽协会往北还有30千米远。就是这样了,但愿读者能明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