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了强×强配合或小范围的差距配合,很少采用大差距配合。在其上广告的18羽获奖赛鸽中,同级别或接近同级别放翔能力的强×强配合占10例(400×500有
3例,1000×1000内有 7例),放翔能力级别差异不大的长×远配合占 7例( 700×1000内),只有 1例从血统上看是
400×1000公里的短×长配合(林波尔×阿列维什)。以上配合子代鸽的放飞实践证明,失误率相当少,成功率却相当高。笔者也曾在报到现场对陈的日立冷柜杯(阴天)冠军和其参加郑州分局鸽会300公里精英赛(更阴的天)获第
2、3、5、6、8、9、10名中的
5羽鸽进行了测试,除一羽为500×700公里能力鸽外,其余全是较强的700×700公里能力鸽,提示这种以杂交为手段而达到实现强×强配合方式为目的方法还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如果认为陈之所以获得成功完全是凭借了良好的血统,那么,对周的叫不出品系的016567#
鸽在高手如林的公棚赛上,战胜诸多血统不凡的名系鸽的事实又该如何解释?鸽界目前似乎有一种不好的现象,明明是杂交鸽偏偏谎称谓纯种鸽,以求卖个好价钱。为此,笔者非常赞成陈在广告上的坦诚,同样也很佩服武汉鸽友李雄模,其在武汉公棚赛上多羽获奖鸽所填报的血统书品系一栏直言不讳地写着“杂交”二字,令人肃然起敬。其实杂交鸽未必就不能做种,只要配合得当,同样可以实现
黄金配对,做出品质优良的好赛鸽来。
三、杂交鸽到底能否做为种鸽
以近亲配合实现纯合之目的,最简单的解释是不想让其优秀的放翔特性失去。已知不同特性赛鸽的放翔能力也是不同的,从放翔能力这个方面着手,将同样放翔能力特性的赛鸽相配合,或者将已知含有同等放翔能力的、不同品系的杂合型赛鸽互配,同样能实现一定意义上纯合优秀放翔特性之目的。当然,从传统的品系概念上讲,这样延续配合的后代可能杂得不能再杂,会形成原品系的退化,但其放翔能力不见得全会退化,还会因为体质和生存能力的提高,放翔能力也会得到一些加强。比如,人类是绝对不允许近亲婚配的,没听说那个民族因此而衰败和更加愚昧,倒是体格越来越强壮和脑瓜一代比一代更聪明。
另外,在颇具信鸽育种权威、最新出版的台湾武高平所著《詹森育种原理》一书上也不止一次地提到,杂交鸽也能做出优秀的好鸽子来,只不过其“缺点是鸽子并不整齐一致”,何况该书也承认欧美名养鸽家中也有一派“不管血统,只看成绩”为配对依据而获成功的杂交竞翔家。另还举了一些国外名育种家,不少仍是采用“每年不断地改变配对,看如何配对出的好鸽率最高”等育种方法。这说明既使全棚养得都是一个品系,也不能保证任一纯系的雄雌鸽相配就能绝对育出较多地好鸽子来,否则他们不会采取这种用时间和运气换效益的做法。如此说来,既然用纯系鸽也得花些时间才能“碰运气”
式地育出好赛鸽来,杂交鸽为什么不能做为种鸽用呢?反正最终总是要以后代的赛绩来进行验证和选择的呀。
再举一些例子。从公棚赛上拍回一羽优秀的获奖鸽做种鸽,另配一羽绝大多数不同品系或说不上品系的来源鸽出雏,次年上公棚参赛就获奖的屡见不鲜,而且几乎成了一种不变的真理和最捷径的作育方式。如有兴趣收集一下这些获奖父母鸽的血统,恐怕没有几羽是纯系鸽,还是杂×杂交的多。
综上所述,一羽好种鸽的做种依据最重要的不是血统是否纯净,而是放翔能力、遗传力、亲合力的强弱。因此,以纯合强势放翔能力为目的地杂交配合,只要方法得当,筛选准确,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强势放翔特性的逐代退化,同样有机会从后代中获得优秀的个体,所以,杂交鸽也能做为种鸽。
四、杂交鸽放翔能力的纯合方法
信鸽放翔能力的差别是由人为因素育成的,还因赛事距离的相对定位而分别形成了现在的适合飞短、中、长、远和超远程等不同能力的专长鸽,以及适飞恶劣天气或特殊地形的特长鸽。一般来讲,全部适应上述赛程的全能型赛鸽是极少的,大都存在只适应一至二项赛程的能力,超越其适应赛程能力极限时,会出现明显迟归或丢失的现象,这主要是鸽子定向能力和体力原因所造成的。
为改变信鸽这种“专项特性”的缺陷,通常以长×短配合、优势互补的方法进行改良。
但实际应用时,因方法不当,在短期(数代)内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例如,《鸽友》98年第四期“近亲交与杂交的繁殖应用”一文作者徐金鹏就曾用短程快速台鸽配超远程吴凇鸽,得出的结论是后代“即飞不远又飞不快”,这是由父母双方获得的遗传因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