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近交?乍听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的另鸽友发笑的问题,但是笔者却至今无法找到其准确的定义。遗传学书籍里这样描述,两个体有共同祖先称为有血缘关系,5代以内有血缘关系的雌雄交配称之为近交。看到这样的描述,不知读者有何感想,实话实说我是立刻产生疑问,按照这样的逻辑,那么5代以为外就是远交(所有赛鸽同属同种,所以杂交也是远交的一种)。为什么偏偏规定5代,而不是4代6代7代,这个5代是如何计算或测算的,5代以上有共同祖先(相同基因)就可以完全忽略不计吗?经过长时间思考,我理解但是仍然不太认同了著述者的规定,属于保留个人看法的状态。说理解是因为我感觉硬性的规定一个代数确实是研究的需要。规定代数的问题很象逻辑学范畴里一个典型的教案,说有人满头乌发,掉一根不是秃子,掉两根不是秃子,掉三根显然还不是秃子,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掉到N根成秃子无疑,但是N到底等于几?无人可以回答。因此N必须强制规定,否则无法进行后续的研究,我们研究赛鸽育种也是一样,如果在任意两只鸽子血统图中无限度向上推导,都会出现相同祖先,如果不硬性的规定一个代数,必定会出现满天下的鸽子都是亲戚又都不是亲戚的复杂情况。说不完全认可,仍然是对这个5代抱有怀疑,任意一对雌雄交配其随机出现的基因组合模式多的无法用人的大脑计算,谁敢保证两只6代以上有血缘关系的亲鸽交配随机形成的某一个新基因组合体里重合基因少于两只5代或5代内以亲鸽交配产生的某一个新基因组合体,当然从宏观上看,概率一定少,但是现实中两只鸽子交配可能生育的子代数量面对此两鸽交配理论上可以出现的新基因组合模式数量之巨来说,不及沧海一粟,这个概率高低已经没有实际意义。因此我认为对这个5代应当辨证的理解,它并非实际意义上的近交与远交的界限,换言之这个界限是人为强加的。自父母向上推导五代,父系、母系(包括父母鸽本身)各有31只祖先,其中出现共同祖先的数量越多,近交系数越大。因出现共同祖先而导致祖先总体数量减少的现象,称之为祖先丧失。自父母向上两代以内出现共同祖先的称之为极端近交,例如母子、父女、全兄妹、半兄妹等等之间交配,极端近交的目的是使优秀的性状基因在短时间内纯合固化。基因纯合的个体在同非纯合个体交配的过程中,更容易(概率大)将自身的特性(外观、智商)在子代或孙代个体中再现。一个优秀的个体基因或组合基因多次在子孙中再现,用时髦的词汇讲叫“克隆”(本文所用‘克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克隆),“克隆”副本达到一定的量,形成群体,群体的质量基本处于某一“平台”之上,这个群体便可以称之为品系。因此近亲交配是短时间内将优良个体或优良组合迅速扩展,形成品系的必要途径,别无它法。
“克隆”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是整个近交系统工程的开始与基础。笔者力畅选择赛绩优良的赛鸽,其次是屡次作出优秀赛绩鸽的配对组合(黄金配对),赛绩优良的前提下,同时良好的外观也是必要的条件(因为外观不良的赛鸽自身获奖的可能性并不低)。很多新手只了解育种需要近亲交配,而忽视了近亲交配对象的选择,对不值得的近交的“对象”进行盲目近亲交配,以致于南辕北辙,事倍功半。其实近亲交配对良性基因和不良基因纯合的几率是各占50%的,也就是说,“克隆”的对象选择不当,同样会使不良基因迅速的在后代群体中扩展开来。选择“克隆”对象为什么要慎重、要挑剔,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强调,近交工作做到最好也只能达到“克隆”对象的水平,也就是说近交对品质只起固化、复制、扩大规模的作用,不可能有提升作用。说的再通俗些,你是否认为目前准备施行近交的对象已经非常完美,非它莫属,别无所求?不然的话,我想应该继续不断的杂交期待更加优秀的个体出现,杂交才是鸽质提升的唯一正确途径。
选择好克隆“亲本”后,接下来需要的便是不断的近交或极端近交,受遗传学原理的支配,过程中必然会在很多后代个体身上出现某些性能(生殖、抗病、归巢性等)的降低,称之为“近交退化”,在这种情况下,淘汰掉大部分后代无疑是不能避免的。选择外观(包括利用经验可以判断的智商情况)没有退化迹象的个体做训放检验,“近交作出的个体不能放飞就是能飞速度也慢”的观点,好象早已经被鸽友认同,其实并非完全如此。近两年的公棚赛中近交个体高位获奖的消息屡见报道,笔者所在的济南有一鸽友,使用同父母兄妹作出的赛鸽多羽次在千羽以上参赛鸽中获取前三名的优秀成绩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