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的竞赛及繁殖方法(连载六)
前言:在前几期的文章中,我们谈到的都是有关隐性红色基因(巧克力色)的问题,这一期开始,我们即将讨论有关连环遗传的特性(即连锁),并举一些例子说明连锁在遗传学上的表现及对鸽子的重要性。
我们说,染色体是遗传特性的携带者(carriers)。也就是说,所有的遗传特性,都要靠染色体来传递信息,不管是外在的、内在的、生理的或心理的特性都有可能遗传,例如:眼睛的颜色、对巢穴的喜爱、羽毛的品质,甚至是性情都有可能藉上一代的遗传得来。我们之前曾经讨论过有关DNA及染色体的观念,在此再一次让大家熟悉这些基本概论,因为这一期的文章会再提及许多这方面的信息:DNA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最基本成份,由许多DNA,构成基因,基因再聚集成染色体,简单的说,染色体就像一个英文句子,构成这个句子的单词就是基因,而构成单词的26个字母就是DNA。
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鸽子具有31对染色体,也许乍看之下,这似乎是个不起眼的数目,但人类体内的染色体只有23对,人类的远房亲戚黑猩猩,则有24对染色体。在每一个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所在的位置变化很大,这些都是由染色体的大小和基因的数目所决定的。也许读者们对染色体的大小及基因的重要性还不太清楚,有一个说法是这样的,如果将人体所有的DNA首尾连起来的话,足以从地球排到太阳来回达600次以上,而若将一个人的染色体,一个一个摊平排在一起,人类体内所含的染色体总长度将达到1600亿公里。至于其重要性则是这样的:构成染色体的基因,就是控制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过程,如同历经10年投以巨资研究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要将人类的基因密码解开,基因密码就是DNA上的硷基对A、T、C、G的排列顺序,一个DNA内有31亿组硷基,要解开这样的排列顺序,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原本预定在2003年才会全部解开的,但已在今年提早完成。今年的6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主持“人类基因图谱”的公布典礼,这张人类基因排序草图,是科学界的重要的里程碑,也将在医学界掀起重大革命。
连锁(Linkage)
事实上,任何一个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一起经由遗传得到的,这就是所谓的连环遗传特性,也就是“连锁”(Linkage),是说一些基因被一起遗传,这是因为这些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紧密排列而成的。而这个遗传特色,长久以来一直被聪明敏锐的养鸽家所注意。但大部分的情形他们并无法解释,只能做出一些推论,在此要说明的是,这些推论是由他们自己所饲养的家系(Family)、血统(Strain)、配对(Pair)而来的,所以只能说是一些综合观察的结果,仅可当作一些参考。
来自杜塞多夫(Dusseldorf)的克瑞克(Kricke)教授告诉作者一个非常有趣而且贴切的故事:他由两只非纯种(异型接合)的马太伊斯系(Desmet Matthijs)斑色鸽子,得到一羽斑色鸽子和一羽灰色鸽子(在之前所说的孟德尔的独立分配律可以得到此结果)。与此之前就知道,斑色鸽子会成为很好的赛鸽,而灰色鸽子则会完全失败。另外有一个年轻的养鸽者,也发生了几乎相同的情况,所以引起作者的注意,他用一只克拉克(Klak)血统的母鸽,此母鸽是纯种的(同型接合的),和一只非纯种(异型接合的)斑色公鸽进行交配(此公鸽是布鲁恩塞尔市(Bruynseels)麦克斯(Merckx)的后代,麦克斯则是由弗伦特·葛瑞斯(Florent Goris)那里来的,当然他会因此得到纯种及非纯种的斑色鸽子。而之后发生了什么事呢?那些纯种及非纯种的斑色鸽子,在行为上有很大的差别,非纯种的斑色鸽子(它们父亲是上述的非纯种,并没有从它们父亲那里得到基因的鸽子),是十分强悍,但不具有侵略性的,它们从来不会啄鸽笼,而且是优秀的飞行者。
那些较暗色,纯种的斑色公鸽是相当优秀的,但是却异常好斗,当他们在追赶东西时,会变得十分狂暴,而且会咬或抓任何在移动的东西。他们会啄自己的鸽笼,而此时他们的飞行成就,就与他们的侵略性呈现相反的情况。也许最后放弃这些鸽子对养鸽者来说是一件遗憾的事,但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它们的野性,会有破坏其他鸽子巢穴的倾向,这样说来,似乎在相同染色体上,只要带有来自父亲的斑色基因,就会有侵略的特性,而此时只有一个情形,使得养鸽者不会立刻将带有暗斑色,同型接合基因的鸽子淘汰出他的鸽舍的原因是:在那些鸽子之中有一些好的,可以用来繁殖的母鸽,这些母鸽可以繁殖出行为较不狂野的后代;但他不敢用那些公鸽来繁殖下一代,因为它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