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在育种中的运用
遗传学在育种中的运用何谓遗传学?遗传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把遗传学理论与信鸽育种实践相结合,作出理想的赛鸽,享受作育的乐趣与胜利的喜悦?实话实说,笔者对于这些问题,也只是正在学习与摸索之中,谈不上弄懂了遗传学,弄懂了信鸽。本文只是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与看法。
一、遗传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
什么是遗传学?或许有人会说,“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遗传学。其实,这些说法并不叫遗传学。
所谓遗传学,就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科学,也就是研究生物在繁衍过程中子代与亲代的“相似”与“相异”。“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是物种繁衍的“普遍性”,至于其子代与亲代在各个性状方面是相似还是相异,没有得到解决。而这些恰恰是遗传学要研究的问题。
遗传学的基本内容,我国遗传学理论界将其概括为“三大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规律:任何生物的所有性状(如信鸽的羽色、眼砂、体型、飞速、飞程、抗病能力等等),都是由父本与母本的遗传基因控制的,遗传基因在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在形成配子时,父本、母本成对的遗传基因必然分离,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每一个配子只具有父本、母本成对的遗传基因之一,不过是一个呈显性,一个呈隐性。表现出来的现象即显性性状,不表现出来的性状即隐性性状。
2、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指子代的任何性状都是由父本与母本各自成对的遗传基因自由组合而成的,也可说是随机组合而成的,是外力不可控制的。
3、基因的连锁与互换规律:如果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时,染色体上的基因常连在一起不相分离,这就是连锁遗传。连锁有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出现互换(交换)就是不完全连锁的表现。
二、遗传学对信鸽育种的启示
理论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遗传学问世百年多来,科学家们运用它对农作物、牲畜的品种改良与创新,已经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比如优质高产的杂交稻、杂交棉、杂交瓜果、杂交猪、马、牛、羊,特别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人类基因免疫的研究成果,克隆技术等等都体现了遗传学的理论威力。勿用置疑,遗传学理论也是信鸽育种的指南。但是,由于信鸽的经济、社会价值毕竟有限,科学家对信鸽专题研究局限在极少数发达国家的研究所中,普通鸽友又无研究手段与能力。因此,鸽界对于信鸽的诸多谜团,如信鸽靠什么导航,各类眼志有无特定功能,如何作育优秀赛鸽等等,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众说纷纭,都在苦苦摸索之中,笔者也一样。近几年通过边学习、边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初步体会到遗传学对信鸽育种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启示:
启示一:由于任何性状都是由两个基因控制的,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那么,种鸽的选配必须雌雄并重,强强组合。既要讲血统,又不搞“唯血统论”。既要血统硬,又要本身赛绩好。这样的强强组合所产生的子代,成功的可能性就较大。有人说,母鸽的Y染色体不携带任何遗传信息,是“空的”,因而“母不传女”。也有人说,“雄鸽强,强一片;雌鸽强,强一线”。这些说法,贬低了雌鸽在育种中的重要地位,既没有理论依据,也不符合客观事实。
启示二:由于遗传中存在着连锁与基因突变(变异)的可能性,那么,即使是“强强组合”,也不一定就是黄金配对。因此,我们必须有信心、有耐心,通过众所周知的一雄多雌、一雌多雄组配,放飞其子代,作好统计分析,找出相对适配的最佳配对,作为自己的主力种鸽。
启示三:由于遗传有显性与隐性之分,那么,在飞速与飞程的培育目标上宜用“近似配”,少用或不用“长短差异配”。本人做过这样的尝试:我的鸽子在本地飞300KM很快,2003年春曾包揽300KM前三名。飞500KM时,有的丢了,有的虽然入赏,但名次不理想。于是我从朋友处借来一只800KM冠军鸽,配300KM快速鸽,希望得到500KM快速鸽。结果是300KM较快,500KM仍然不快。05年春,受显性与隐性遗传说的启发,我改变思路,用300KM快速鸽与飞程接近的500KM快速鸽配对,结果比较好,秋赛中有一羽鸽子拿到300KM第6名,500KM第18名,双关综合冠军,其同胞鸽也名列500KM特比环第12位。事实说明,由于显性与隐性遗传规律的作用,子代在某个性状上,不是简单的二者相加的二分之一。飞程与飞速是一对矛盾。只有逐步通过各段飞程的近似配对,才能逐步达到飞程与飞速的统一。一般地说
[1] [2] 下一页